红肉与皮肤健康关系新发现:每周食用量应控制在500克内
红肉与皮肤健康关系新发现:每周食用量应控制在500克内
近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研究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食物与皮肤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摄入过多对皮肤健康的潜在影响。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红肉摄入量的关注。红肉不仅与皮肤问题相关,还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有关。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完全戒掉红肉呢?本文将基于科学研究,为你提供实用的健康饮食建议。
研究发现:红肉摄入与皮肤问题密切相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研究团队经过分析食物与皮肤之间的关系,发现猪肉和牛肉摄入过多是皮肤问题的元凶之一,猪肉会增加13.4%皮肤老化风险,牛肉会增加1.3%皮肤黑色素瘤风险。
不仅伤皮肤,之前已有大量研究指出红肉摄入过多与肉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某些癌症与认知障碍等疾病有关,增加总死亡风险!
什么是红肉?为什么它不健康?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算红肉,为什么不健康?
动物肉根据其所含的肌红蛋白含量分为红肉和白肉,这种蛋白质暴露在氧气中就会呈现红色,猪肉、牛肉、羊肉、鹿肉等都属于红肉。
红肉的饱和脂肪相对更高,特别是肥肉部分,比如100g牛肋排的总脂肪含量大约有35g,会增加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
2018年,世卫组织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在动物身上已经确定致癌。虽然红肉对人类致癌的直接证据还不充分,但很多研究已发现红肉摄入与胃癌、结肠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关系,红肉吃的越多,患癌风险越高。
新鲜红肉中的血红素在烹饪后会生成亚铁血色素,该物质进入肠道后容易被代谢成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会促进致癌物生成。
红肉中丰富的饱和脂肪会抑制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刺激胆汁酸进入十二指肠,容易导致石胆酸、脱氧胆酸的形成,这两种物质在动物实验上会促进结肠癌发生。
和红肉相关的还有加工肉类,比如培根、香肠、火腿、熏肉、腊肉等,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亚硝酸盐或硝酸盐都是致癌因素。加工肉类比红肉更早被确认为致癌物。
肉类的烹饪方式也很关键。肉类经过煎、炸、烤等高温烹饪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如何健康食用红肉?
虽然红肉类会增加很多疾病风险,但那是在吃多的情况下。红肉是烟酸、维生素B12、铁、锌等重要营养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肉中,所以不推荐完全戒掉红肉!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周熟红肉类不要超过500g,少吃或者不吃加工肉类。
红肉的选择和做法很重要,尽量选更瘦的部位,用炒、炖的烹饪方式,再搭配大量蔬菜,其中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可以很好缓解红肉可能会带来的伤害。
偶尔吃煎肉烤肉的时候,可以搭配上柠檬汁或者红酒,减少杂环胺;去除掉烤焦烤黑的部分,减少多环芳烃。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减少红肉摄入,则要多吃一些其他高蛋白食物,比如蛋类、鱼类、和豆类,蛋白质摄入充足是健康饮食的基础。
红肉所含的营养成分对健康还是很重要的,在摄入适量的前提下不用过分抗拒红肉,总体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看完之后你知道要怎么吃肉了吗?不妨就把炸肉换成清炖,常吃牛肉就换成鸡肉,肉吃多了就吃点鱼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