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带脉穴,轻松消除“游泳圈”:四种按摩手法详解
找到带脉穴,轻松消除“游泳圈”:四种按摩手法详解
在追求健康与美丽的道路上,腹部的“游泳圈”常常成为许多人的心头大患。即便是严格控制饮食,腹部赘肉似乎依然顽固不化,甚至在一些看似苗条的人身上也悄然出现。从中医视角分析,这一现象与“带脉”的畅通与否息息相关。
带脉:腰腹之纽带,健康之关键
带脉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如衣带般于肚脐水平环绕,约束着上下行走的诸多经脉。该穴为带脉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且为带脉的主穴,故以其经脉命名为“带脉”。带脉穴,具有温补下焦、利水降浊的功效。中医学把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焦(或三个部位),其中脐以下为下焦。下焦阳气不足、气血凝滞,水湿痰浊则积聚于内,不易排出体外。体内过剩的脂肪,也多属于这类“水湿痰浊”。故以带脉穴补充下焦阳气,起到温化痰湿的作用;且可恢复带脉“约束诸经脉”的作用,让气血运行通畅,从而促进脂肪代谢,是我们减掉“啤酒肚”的“好队友”。
取穴方法
带脉穴位于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处(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约在身体外侧中线上,肋弓下缘)。
按摩方法
点揉法:双手拇指腹按于穴位上,掌心向内,其余四指于腰背部固定。拇指由轻到重用力点揉,以微觉酸胀感为度。每次点揉3
5分钟,23次/日。敲带脉:平躺在床上,双手握空拳,轻轻敲打带脉区域,由轻到重,频率适中,每次100-300次。也可坐着敲打,但需注意保持身体放松。
抓带脉:用双手捏住带脉位置的皮肤、肌肉组织,然后向外侧提捏,具体幅度可根据个人耐受情况调节,可适当用力,以感觉微痛为宜。每天坚持4组,1组提捏50下。
拍打带脉:带脉是身体微循环最薄弱的地方,所以脂肪特别容易堆积。常常拍打此处,不仅可以增加这里的循环,减少痰湿瘀堵的形成,从而刺激全身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拍打方法:对此处用手掌进行环绕式的拍打,每次至少5分钟,1天视方便程度多次拍打即可。一定要坚持哦~
注意事项
- 孕妇禁止刺激带脉。
- 生理期时不要刷,不然月经量可能会增多,月经快结束可以刷,帮助排淤血。
- 早晚各刷一次,效果会更好,早上空腹刷,晚上洗澡后
再刷,刷完10分钟内不要吃东西 - 注意力度,刷带脉不是越用力越好,刚开始刷带脉可能会觉得比较痛,可能是比较堵,这时候不要用蛮力,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力度即可
- 可以搭配妊娠油、艾草精油或者艾草生姜油使用,不喜欢用刷子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用手敲
科学依据与效果
带脉穴按摩通过改善气血循环和代谢,促进脂肪分解。它不仅对腰腹肥胖有效,还能调理月经、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但需要强调的是,效果因人而异,且需要持续坚持才能见效。
实际案例
一位38岁的白领女性,由于长期久坐办公室工作,在生育前,腹部已经较常人胖。而生完孩子后腹部肥胖更加明显了,而经常性腹胀、腹泻,月经量少、色淡,并怕冷,脸色晃白。
根据该患者的陈述,她喜好喝冷饮,过往奶茶等不离手,婚前就存在月经不调的情况,产后更加明显。
结合舌脉象,属于典型的脾胃虚弱、气血凝滞之象。刘主任予以健脾理气、驱寒化瘀的方案,中药内调+桑氏针法1个疗程,同时注重她带脉的调治,针灸同时在腹部神阙穴与前腹带脉循行部位加灸法,共连续调理了3个疗程。
一位42岁的男性患者,失眠2年余,出现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常觉疲惫,影响工作,伴夜尿频(每日夜尿2-3次),腰膝酸软,易盗汗,平素易紧张、焦虑等。
经辨证,该患者属于失眠中典型的心肾不交型。
刘殿全主任施以桑氏针灸,以华佗盘龙针法和华佗夹脊穴通过对经络和神经的刺激达到躯体内脏反应为主要治疗方法,以神经生理穴和解剖学为基础。
辅以人体的玄关暗窍天窗穴(颈上交感神经节)、天鼎穴(星状神经节)、腰俞穴(骶神经节)的针刺和穴位注射,使得持续紧张的交感神经放松,从而逐渐恢复自主神经系统的张驰平衡,对植物神经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前后共施治11次。
结语
带脉穴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但并非万能钥匙。在坚持按摩的同时,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作息同样重要。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带脉健康,为身体打造一条真正的“黄金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