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方案,2030年将实现基本控制目标
1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方案,2030年将实现基本控制目标
近日,国家疾控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旨在进一步加强包虫病、疟疾、黑热病、土源性线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的控制与消除。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策背景与目标
该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全国所有流行县基本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的防治目标。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以下目标:
- 全国所有流行县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
- 保持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二代疟疾病例状态
- 保持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较低流行水平
- 锥虫病、包虫病、黑热病等新发、再发寄生虫病发现、诊疗和调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传播风险进一步降低
重点防治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多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改善人居环境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环节。方案提出,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同时,要加强对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管理,减少寄生虫的滋生环境。
普及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是防治寄生虫病的关键。方案要求,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重点人群,如儿童、农民和流动人口等,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强化食品卫生管理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需要从源头抓起。方案强调,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监管,特别是对肉类、鱼类等易携带寄生虫的食品,要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同时,要推广安全的食品加工和烹饪方法,减少生食或半生食的习惯。
提升医疗救治水平
加强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寄生虫病监测网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能力。
地方实践案例
以烟台市为例,该市根据国家方案制定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例如,在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方面,烟台市通过加强检测技术储备、推进市级疟疾诊断实验室认证、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疟疾的传播。在控制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方面,烟台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流行因素监测,推进改水改厕,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
意义与展望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出台,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方式,该方案为我国寄生虫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30年,我国将在寄生虫病防治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