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流量别乱“蹭” 小心泄露个人隐私
【网络安全】流量别乱“蹭” 小心泄露个人隐私
在公共场所使用免费WiFi时,你是否考虑过潜在的安全风险?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和专业建议,帮助你了解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在交通等候区、景区、酒店等场所,全覆盖的免费公共WiFi让我们随时都能上网冲浪。"蹭"到WiFi,就像是雪中送炭。然而,这些免费的公共WiFi真的安全吗?
有机构通过测试发现,当手机连接到公共免费WiFi时,通过特殊设备,手机所浏览的内容都可能在另一台电脑上显示,甚至包括银行卡号、网络账号密码等各类个人信息。
某地市民张先生在旅行入住宾馆时,通过搜索链接使用了免费WiFi,页面通过弹窗跳转相关导向性网页,经过点击等填写信息后,第二天午夜时银行卡被盗刷上千元!
另一位网友也讲述称,自己在某场所使用免费WiFi时,手机出现异常弹窗,之后账户里的钱被多次小额转走。
外出旅行时,免费公共WiFi的覆盖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在"蹭"WiFi、流量时,网络安全风险不得不防,别让你的个人信息和金钱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中。
温馨提醒
在外需要连接公共免费WiFi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警惕同一地区多个相同或相似WiFi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黑客搭建的钓鱼WiFi,以官方WiFi的名称命名,诱骗用户点击,最终截获手机中的密码等高敏感信息。同时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未加密或者无密码的免费公共WiFi。购物支付尽量在手机客户端上用4G、5G网操作
在酒店、景区、购物中心、机场等公共WiFi下,最好不要使用涉及支付、财产等相关账户密码,建议切换成手机流量网络。手机网购、银行客户端等多采用如客户端绑定、SSL加密技术、超时退出等多重加密手段,防止被他人截获,确保交易安全。相比登录网页操作的安全性更高。谨慎使用公共场合的热点,认证官方安全WiFi
酒店、景区、购物中心、机场等官方机构会提供的且有安全验证机制的WiFi,可以找酒店工作人员确认后连接使用。密码要定期更改
如果长期需要连接免费公共WiFi,自己的账号密码、网银密码都要定期修改,防止因其他网站信息泄露而造成支付账户的资金损失,尽量复杂化密码。养成关闭WiFi开关习惯
手机会把使用过的WiFi热点都记录下来,一旦遇到同名的热点就会自动链接。在公共区域不使用WiFi时尽量不要打开WiFi功能,避免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链接上恶意WiFi。
最后,也不必过于紧张,只是要提高自我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网络信息安全。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