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50”背后的故事:网络用语的双刃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50”背后的故事:网络用语的双刃剑

引用
18
来源
1.
https://www.huawei.com/cn/huaweitech/industry-trends/interactive-experience-ai-large-model-aigc
2.
https://ipc.court.gov.cn/zh-cn/news/view-3088.html
3.
http://www.news.cn/mrdx/2024-08/08/c_1310783987.htm
4.
676119ed000000000b022d3b
5.
67638269000000000b023386
6.
675fed26000000001300f851
7.
675ecec50000000002017073
8.
6762f5910000000014020f34
9.
6775ee56000000000b00c692
10.
676203a5000000000b014580
11.
6762bec2000000000800e8fd
12.
6761a523000000001300ccbf
13.
https://learn.microsoft.com/zh-cn/microsoftteams/limits-specifications-teams
14.
http://cs.mfa.gov.cn/zggmcg/fjzms/
15.
https://fzggw.zj.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filename=bab4709f01d9427a856f7cce2d11af3d.wps
16.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5%AF%B9%E4%B8%AD%E5%9B%BD%E7%A7%BB%E5%8A%A8%E7%9A%84%E4%BA%89%E8%AE%AE
17.
https://www.cagd.gov.cn/v/2024/12/6460.html
18.
http://www.news.cn/government/20241212/d84f735dcc7d4c9ab29b5216f50c0879/c.html

“250”作为一个常见的网络用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贬低和不满。然而,这种用法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可能会引发争议和误解。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滥用此类侮辱性词语不仅会伤害他人感情,还会损害自身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250”等网络用语的双刃剑特性,学会在适当的情境下理性使用,以促进健康和谐的网络交流氛围。

01

网络用语的双刃剑特性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言环境和人们的社交方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部分网络语言正逐渐延展到日常生活中,呈现线上线下交互影响的状态。有些鲜活生动的网络语言,既符合年轻一代的表达习惯,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体系,展现出积极的一面,目前有些词语已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但与此同时,“绿茶”“超雄”“恋爱脑”“捞女”“普信男”“PUA”等网络词语被滥用的现象,也值得我们警惕。

02

网络环境中的使用现状

网络时代的情绪狂欢,是一些标签式的网络用语广泛传播的温床。很多人还来不及细细琢磨,就被裹挟到了一个充满“互联网黑话”的语境之中。然而,有一些词语在传播中脱离了原始语境,发生了性状突变,它们被不加考证地滥用或泛娱乐化地用来指涉更多事物,甚至成为网络暴力的一部分。

例如,两年前一位博主在云南偶然拍到一位奶奶,便在视频中随意给她贴上了“昆明超雄老奶”的标签,导致该老人被网暴。可事实上,那位奶奶性格非常随和,而且“超雄”是一个仅与男性有关的医学名词,滥用这个网络流行的标签并不合适。

03

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词语不是权利,却是权利的支点。我们要警惕部分网络词语被滥用,还因为有些词在客观上成了使用者不对等压制他人的工具。一些看似精准生动的网络词语,以一种难以察觉的姿态驯化了很多人的思维。

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在“强力语言相对论”中提到,“说话者是其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结构的囚徒”。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说,“词语的世界就是你眼中的世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它让感官的印象世界变成内在的、观念的、意义的世界。我们借助语言这种符号将世界在意识中固定下来,在心智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同时将丰富的内心外化。而一些封闭、窄化的网络词,放弃了具有不同侧重和不同情感色彩的表达,将丰富多元的人禁锢在只有单一侧面的词语中,压缩了思维的创造潜力,让使用者逐渐丧失对浩瀚世界的感知力,将无限变为有限。

滥用一些网络大词,忽略某些词语中深藏的偏见和逻辑的缺失,可能将输出者和接收者的意识焦点导向单一特征。比如,现在网络上有些人习惯于将深情的人叫作“恋爱脑”,将付出者称为“舔狗”,普通男性但凡表现出一点自信就是“普信男”,在与女性打交道时稍有不慎就会被贴上“厌女”标签……这些滥用网络词语的现象,不仅在两性间树立等级关系、煽动性别对立,也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此外,由于青年网民标榜个性的精神需求,网络词也成了一种构筑代际壁垒的密文。研究表明,网络词语的滥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年群体个人化、功利化的趋势,其庸俗化的表现也会对未成年群体的语言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04

如何理性使用

如何在顺应数字时代语言进化的同时,又不丧失传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一个亟待思考的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对网络用语的敏感度,意识到每个词语背后可能蕴含的偏见和情感色彩。在使用“250”这类词语时,要特别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在正式或敏感的语境中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其次,培养多元化的表达习惯。语言的丰富性在于其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标签化。尝试用更具体、细腻的语言描述事物,不仅能避免网络用语的局限性,还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约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恶意使用侮辱性词语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文明、理性的交流才是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的基础。

总之,“250”这类网络用语的存在本身并非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们。在享受网络语言带来的便利时,也要警惕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努力做到既能灵活运用,又能保持语言的健康和文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