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62位,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赣州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62位,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年收入50万元在赣州市区属于较高水平,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赣州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万元,而赣州的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年收入达到50万元远超当地一般水平,能够提供较为优渥的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经济总量跃升,产业体系优化
近年来,赣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部署,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奋力迈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坚实步伐。该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508.4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4606.2亿元,年均增长8.5%,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05位跃升至第62位。
在产业升级方面,赣州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加快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不懈努力,赣州大工业雏形基本形成,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4.1%,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百亿工业园区达16个,千亿产业集群增至4个,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锂电新能源产品出口占全省60%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民生品质提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赣州市民的收入水平也显著提升。2023年,赣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增长9.3%,连续11年全省第一。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赣州的经济崛起不仅体现在总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居民收入的实实在在提升上。
赣州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八成以上。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每年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分别于今明两年建成使用。大力实施治理强基战略,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公众安全感连续五年全省第一。
政策支持加码,区域合作深化
赣州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在战略定位上,确立了将当地打造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等。
特别是深圳与赣州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在政策机制、共建开放合作平台、产业合作协作等方面探索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具体包括政策支撑体系的构建、立体对接格局的形成以及互利合作模式的拓展。这些合作成果为赣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可期,蓝图已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赣州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根据赣州市的未来发展规划,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将更加优化,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到2035年,赣州将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和I型大城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到2050年,赣州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和国际知名的红色旅游城市。
赣州是江西省的“南大门”,地处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赣州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未来,赣州将建设成为工业强市、开放高地、创业之州、区域中心、文化名城。
赣州的经济崛起,不仅体现在GDP总量的跃升上,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民生品质的提升上。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下,赣州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有望成为珠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