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运动:科学依据与安全指南
骑行运动:科学依据与安全指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有效的运动方式来缓解压力、改善健康状况。其中,骑行运动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和上班族的追捧。它不仅能够放松紧绷的神经,让人感到快乐,还能强壮心肺,增长肌肉。那么,骑行到底有哪些科学依据?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骑行运动呢?
科学骑行,身体收获6个好处
骑行是一种有氧、无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对全身血管功能、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系统都有好处。
“按摩”血管
骑车能加快心跳,促进血流,当血液快速流动摩擦血管壁,会产生可以放松平滑肌、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的一氧化氮,进而改善血管功能。
强化骨骼
骨骼除了承重,还有造血和储存钙的作用。骑车时骨骼适当受力,会促进钙质吸收,强化骨骼。
心脏泵血更有力
骑行时,心率的变化依据蹬踏速度和地势起伏而变。坚持骑行可让心肌收缩更有力,提高心肺功能。
持续燃脂
骑行会产生“后燃效应”,即身体的代谢率、燃烧热量和脂肪的效率,不仅在骑车时增加,在骑行结束后还会维持数小时。
强壮肌肉
长期骑行可以激活股四头肌、臀肌、小腿腓肠肌。强有力的肌肉既能避免运动损伤,也会对骨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延缓关节老化。
睡得更香
研究发现,久坐不动的失眠患者每隔一天骑车20~30分钟,他们进入睡眠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一半,总睡眠时长增加近1小时。
骑行注意这几点
骑行虽然简单易上手,但是运动不当也会伤害身体。那么,骑行运动需注意什么?
骑行前需充分地热身
激活特定的肌肉,避免突然发力导致肌肉、肌腱、软骨等组织损伤。
正确的骑行姿势
选择富有弹性的坐垫,并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以脚后跟踩到脚踏板最低点时腿正好伸直为佳。骑车时两腿要保持平行,用力均衡,膝盖靠近车架的横梁,避免左右摆动。肘部和双肩要靠下,全身放松。
科学选择骑行时间
利用早晨和傍晚的时段骑行。避开气温高、紫外线强的中午时段,路线要尽量安排在平坦车少的路上。
佩戴好防护工具
骑自行车的时候需要做好自身保护措施,头盔、防护镜、手套等装备一定要穿戴齐全。
控制骑行时长
骑行有助于身心健康,但骑行时间过长反而会适得其反。建议连续骑行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左右。如果单次骑行时间过长,可以每骑30分钟就停下来,推车走3~5分钟,再继续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