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艺新地标:青岛老城区的历史建筑变身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7: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艺新地标:青岛老城区的历史建筑变身记

青岛老城区的文艺气息,仿佛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走在狭窄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文学名家的创作灵感。如今,这些充满故事的历史建筑,已经成为文艺出版社和特色书店的聚集地,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01

历史建筑的文艺新生

位于市南区的三江里街区,是青岛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这里在城市更新的洗礼中成长,成为书店、艺术商店、文创周边店、精酿啤酒店等新兴商业形态的聚集地。漫步于窄街小巷当中,让人恍惚间游离于钢筋水泥都市丛林之外。

其中,里院书房就位于1930年建成的“云承里”中。“云承”二字出自《楚辞·九章》:“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走进里院书房,内部的装潢同样颇有几分中式书房的味道,深色的木制书架古朴怀旧,柜台上方挂着老城里院风光的巨幅水墨画,正对面的墙上则装饰着许多老城区题材的老照片,被装裱在宽大的木质相框中,犹如这座老建筑过往岁月的一枚枚勋章。

从书房通往院子,好像到了世外桃源,有潺潺流水声,有古典拨弦音。小院内游客坐在竹椅上,品味浓浓茶香,聆听过往的回声,让温馨惬意的时光静静流淌。

02

文学名家的青岛时光

青岛老城区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还孕育了众多文学名家的创作灵感。沈从文、梁实秋、老舍等文学巨匠都曾在这里居住和写作,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1930年,梁实秋在青岛,他开始着手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在回忆录里,他说在青岛的日子,是“一生中最惬意、最心仪、最难忘”的岁月。

1931年,沈从文也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在青岛的三年,沈从文写到:“一到海边,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精力特别旺盛。”十年后,沈从文在长篇散文《水云》中细细历数了自己在青岛海边礁石上内心的思考,他称之为“情绪的散步”。青岛的水云,使得“返京以后着手的如《边城》,也多酝酿于青岛”。

台静农晚年仍念念不忘1936年冬天在青岛饮的苦老酒。那时初到青岛,租的房子在黄县路上,与老舍住处很近。这年,老舍刚从山大辞职,决定“专凭写作的收入过日子”在青岛住下去,开始《骆驼祥子》的创作。在平度路的那个小酒馆,台静农与老舍还有山大的教授们饮酒论文,饮青岛的苦老酒。这是多年后还常常回忆的日子。

03

现代文艺出版社的蓬勃发展

如今,这些充满故事的历史建筑,已经成为文艺出版社和特色书店的聚集地。青岛出版集团旗下的文艺出版社,就坐落在老城区的核心地带。这里不仅出版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庆鹏表示,集团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出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集团先后出版了《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等重要文化项目,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04

文化活动与城市氛围

青岛的文艺气息,不仅体现在历史建筑和出版社上,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今年夏天,老城区的城市漫步(Citywalk)路线持续增多。其中,以集章打卡为核心串起的集章打卡游方兴未艾,倘若在老城区街头遇到手拿印章手册并不时对照地图前行的游客,他们多半是参与到了一些“网红”文艺场所的打卡活动当中。

位于三江里的里院书房正是其中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的一站。这里的限定版文学主题印章,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老舍、沈从文、田仲济、王统照、梁实秋、萧红等百年前与青岛结缘的文化名人,纷纷以素描头像和名言名句的形式出现在集章册子上。

今年4月,首届青岛海岸书香节正式启动,其主题为“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据悉,年内将陆续举办青岛市第二届“小小阅读推广人”评选活动、“岛上书单”发布、汇泉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主题分享、“书香飘万家”家庭美文诵读大赛等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涵养“以读书为乐”的城市阅读风尚。

栈桥书店紧邻栈桥景区,离青岛火车站又仅有几百米的距离,可谓是处在旅游热点区域的核心位置。2024年,栈桥书店的整体风格有了一次迭代升级,在店门外新设了紫色绢花门头、富有青岛特色的街头啤酒机、自有IP玩偶“欧仔”等装置艺术,让不少游客纷纷拍照打卡留念。二层的网红咖啡打卡地则有着半开放式的临海落地窗,通透异常,游客在此稍作休息,凭海临风,可以远望到栈桥一侧的青岛风光。可以说,栈桥书店最初在社交圈走红,靠的是颜值。但是如今,每逢节假日店内迎来人流高峰,大多数顾客却是冲着讲座与文化氛围而来。

位于石老人海水浴场的如是书店。
杨宁认为,青岛的最美书店不仅应该拥有独特的建筑设计和装修风格,还应当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优质的服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通过崭新的方式去尝试增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营造与城市共生的文化类公共空间。“例如店内之前举办的夜宿书店活动,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增强家庭互动、锻炼孩子们的沟通能力。无论达到哪一种效果,我们都认为这场活动是充满意义的,没有辜负大家的努力。”

青岛最美银杏小路上的良友书坊坐落在怀旧的老建筑中,本身是历史更是风景。它置身始建于1901年的胶澳邮局旧址内,已历经百年风雨,因为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入驻而重新显现生机与活力,亦可谓城市更新中老建筑活化利用的典范。上楼梯,左转入东塔,可见书架鼎立,精心选品的数千册图书呈现专业态度,也显现对书业的持守与热爱。还有良友书坊的自有文创,与诸多独立设计师品牌一同呈现“美美与共”的艺文生活。咖啡与简餐则让时光在香气中松弛下来。许多在青岛前海景区自由行的游客,会选择在良友书坊喝咖啡、选书。从上海来青岛旅游的林先生夫妇表示,这里的“调调”非常合他们的感觉,环境与书籍的品质堪称“海派”。

最是书香能致远。知名作家周蓬桦非常看重书店带来的文化氛围。“在青岛,特色书店给人的印象是安静、清新和亲切,小资感和文艺范儿兼而有之。这些特色书店尤其注重做一些形式多样化的活动,诸如新书发布会、作家签售会、作家学者讲座、读书沙龙朗读分享等,以此来吸引读者,从而形成一个个小型文学与哲学传播阵地,这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影响很大。”

“只有翻书的手指,才能让喧哗的世界变得安静。”周蓬桦说,“书店是诞生爱和故事的地方,也应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事物。事实上,我们的日子必须也肯定从日常出发,希望、憧憬和各种琐碎烦恼伴随四季。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清洗和梳理,可以让人生透口气,然后继续下一段旅程。”

青岛的文艺出版社和特色书店,不仅传承了历史的文脉,还为现代人提供了精神的栖息地。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学与生活相融,共同塑造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艺气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