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龘":从甲骨文到春晚主题,这个字读d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3: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龘":从甲骨文到春晚主题,这个字读dá

2024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其中的"龘"字引发了公众的好奇。这个罕见的汉字不仅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带你探索"龘"字的由来、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龘"字读dá,意思是龙在天上腾飞的样子。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当时写作"龖",《说文解字》解释为"飞龙也"。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玉篇》中收录了"龘"字,它是"龖"的异体字,主要表现龙腾飞的样子。

从"龙"到"龘":汉字的演变

"龖"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被解释为"飞龙"。有人提出,甲骨文的"龍"字与"龙星"星宿的排布一致。《周易·乾卦》描述了"龙星"的六种形态,这些变化与时节相关,古人认为"龙"兼具阴阳属性。《说文解字》中的"龖"字,正是能阴能阳的"龙"在"飞行"过程中的形态。


敦煌《全天星图》局部

"龘"字的出现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的广泛应用有关。书写材料的革新让"写字"成为平民百姓可触及的领域,文化和文字普及程度提高,汉字"异体"也陡然增多。

然而,"龘"字至今仍不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和通用字,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找不到它。


第八届"汉字文化节",书法家洪启嵩在宽27米、长38米的画布上书写"龙"字。新华社

汉字"变形记":同体会意字

近年来,上海东方卫视中秋电视晚会以"朤月东方"为品牌,其中的"朤"字是"朗"的异体字,表示明朗、光亮。"龖、龘、朤"这类字属于"同体会意字",通过叠加相同的单字来表达抽象含义。


东方卫视的中秋晚会节目

常见的"同体会意字"有:

  • "二合一"结构:如"林"(表示树多)、"炎"(表示火光上腾)
  • "三合一"结构:如"众、磊、鑫、森、淼、焱、垚"
  • 商家店招常用字:如"鱻、羴、犇、骉、猋、麤",分别表示新鲜、羊膻和牛、马、犬、鹿奔跑的意思

这些字虽然笔画复杂,但字形所要表达的含义比较清晰,反映了先民思维的复杂性和传承性。

生僻字与文化:正确认识汉字

说到复杂生僻的汉字,人们很容易想到"biáng"字。实际上,"biáng"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字",而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图形,与面条的含义或读音没有直接关联。类似地,"囍"等字是民俗中常见的合体文字图形。

古往今来,汉字的变化发展复杂多样。无数文字的使用者创造出新的字符甚至图形。但是,从秦"书同文"以来,古代中央王朝十分重视文字规范化问题。尤其是科举取士形成定制之后,从法理上规范文字的使用,一直是中央事权,也是国家政权统一的象征。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2013年,国务院颁布《通用规范汉字表》,表中收入8105字,并规定"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此表为准"。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龙行龘龘"也好、"朤月东方"也罢,都只能算是汉字文化创意的成果,尽管它们都为推动汉字文化的普及做出了贡献,但并不能说不认识这些符号,就多么"文盲",更不能因为认得出这种非规范字甚至不算字的图形,就觉得自己多么"有文化"。

汉字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字系统,可它却是唯一持续不断发展至今仍在使用的古文字。汉字的发展历程似乎也告诉我们两个事实——

首先,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像同体会意字这种古已有之的构形不仅反映了先民的智慧,也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但很多字也已经被历史所淘汰,我们需要尊重历史的选择。

其次,文字的总量会因为异体、俗体的增加而不断丰富,民俗中还会创作各种以文字为基础的图形,但在教学科研、日常书写中应规范使用汉字,我们需要分清具体情况,严格遵循汉字使用的规则和底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