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动骨100天,康复训练助你远离后遗症
伤筋动骨100天,康复训练助你远离后遗症
“伤筋动骨100天”,这句流传已久的老话,似乎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它意味着骨折后需要长时间的静养,等待自然恢复。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却告诉我们,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科学的康复训练对骨折恢复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加速骨骼功能的恢复,还能有效减少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康复训练:骨折恢复的关键
康复训练是骨折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整体功能。研究表明,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康复(术后1-2周)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训练以被动运动和主动辅助运动为主。被动运动是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主动辅助运动则是患者利用健侧肢体或辅助器具,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如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进行屈伸运动。
中期康复(术后3-6周)
随着骨折部位的逐渐稳定,可以逐渐增加主动运动的强度和范围。主动运动包括自主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和速度。抗阻运动则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利用沙袋、弹力带等辅助器具进行,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后期康复(术后7周以后)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进行功能性锻炼和协调性锻炼。功能性锻炼根据患者的职业和生活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协调性锻炼则通过复杂的动作训练,如抛接球、打太极拳等,提高患侧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康复训练的效果与案例
康复训练的效果已经得到临床实践的充分验证。例如,54岁的老杨因车祸导致双腿多处粉碎性骨折,在我院骨科团队成功手术后,通过不到两个月的康复训练,他已经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自如行走。另一位患者吴先生,因工作时左上肢被机器挤压受伤,在杭州普迪欣康复医院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不仅恢复了上肢活动能力,还重新获得了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 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和身体状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 训练应循序渐进,从小范围、小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范围和强度,避免过早或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伤。
- 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或碰撞等意外事件。如果在锻炼过程中感到不适或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 保持耐心和信心,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坚持的过程,患者应保持耐心和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建议。
结语
“伤筋动骨100天”这句老话,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它不再是单纯强调静养,而是提醒我们要在专业指导下,科学地进行为期百天的康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骨折后的全面康复,远离后遗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