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毛主席纪念堂:一座反常规建筑的设计深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毛主席纪念堂:一座反常规建筑的设计深意

引用
网易
11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P1SMAM05568PGU.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DDP6N905568KY3.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6G30OR0553E8QM.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85G38U05566E2R.html
5.
https://www.sohu.com/a/838351580_121119378
6.
https://sucai.redocn.com/jianzhu_10660287.html
7.
https://m.szhgh.com/Article/opinion/WeMedia/2024-08-20/358177.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F%9B%E6%B3%BD%E4%B8%9C%E5%A1%91%E5%83%8F
9.
https://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2&id=188764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5/12/5756091_1134151337.shtml
11.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24/06/492628.html
01

一座反常规的建筑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矗立着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毛主席纪念堂。这座始建于1976年的纪念堂,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深邃的寓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瞻仰者。然而,细心的参观者可能会发现,这座建筑在设计上打破了传统建筑学的常规:它不仅坐南朝北,而且没有实体大门。这种反常规的设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02

选址:五次讨论定乾坤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领袖,中共中央决定建造一座纪念堂。然而,选址问题却让专家们犯了难。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了五个备选方案:

  • 景山:会破坏景观,且参观不便
  • 香山:离市区太远,交通不便
  • 天安门前面:地方太小,不适合建高大建筑
  • 天安门北面:与故宫不协调
  • 天安门广场南边:地域开阔,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相邻,与天安门城楼遥相呼应

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第五个方案。这个位置不仅交通便利,更寓意着毛主席永远与人民在一起。

03

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

纪念堂的设计方案经过全国建筑师的反复讨论,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设计者的匠心。

  • 高度33.6米:这个数字经过精心计算,既体现了纪念堂的庄严,又与周围建筑和谐统一。它既不能高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又要能遮住正阳门的顶层,这个高度恰好满足所有要求。

  • 坐南朝北:在传统建筑学中,坐北朝南被认为是最佳朝向,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然而,纪念堂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坐南朝北的设计。这种反常规的设计,正是为了确保毛主席的雕像能够永远面向人民群众,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

  • 无门设计:纪念堂采用开放式设计,没有实体大门。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更方便了群众进出,更好地满足了瞻仰活动的需求。

  • 汉白玉雕像:在纪念堂北大厅,一尊高3.45米的汉白玉毛主席雕像格外引人注目。雕像中的毛主席翘着二郎腿,脸上带着微笑,显得格外亲民。这尊雕像由国内上百名专家精心雕刻三个月而成,几乎完美还原了毛主席生前的容貌。

  • 《祖国大地》绒绣壁画:在雕像背后,是一幅长24米、宽7米的绒绣壁画。这幅名为《祖国大地》的作品,由山东烟台绒绣厂43位女工历时三个月完成,耗用了500多斤绒线和1200多种颜色,生动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04

建设:凝聚全国人民的心血

1976年11月24日,纪念堂正式开工。全国各地的工人们闻讯赶来,争相参与这项光荣的工程。有的送来上好的建材,有的主动请缨加入施工队伍。寒冬腊月,工地上热火朝天。工人们不畏严寒,昼夜奋战,仅用短短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座宏伟建筑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堂的建设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无私援助。有来自大兴安岭的优质木材,有来自革命老区延安的青松,有来自四川的红色花岗石,来自山东泰山的青色花岗石,来自珠穆朗玛峰的岩石标本,甚至还有海外爱国人士送来的台湾大理石。可以说,这座纪念堂,汇聚了全国各地人民的热情,也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伟大光辉。

05

一座建筑,一个时代的记忆

如今,毛主席纪念堂已经成为北京的地标之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袖。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承载着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正如邓小平所说:“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要永远保留下去,毛主席纪念堂也不赞成拆掉。”这座建筑,将永远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