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董明德:深藏功名51年的抗美援朝特等功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6: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董明德:深藏功名51年的抗美援朝特等功臣

“兄弟们,拼刺刀,冲啊……”寂静的深夜,突然传来一声声的呐喊,伴随着手脚的挥舞,把熟睡在姥爷身边的少年徐永波给惊醒。几十年后,已经40多岁的徐永波,看着老屋内坍塌的土炕,眼含泪水讲述起当年莫名其妙“挨打”的事。此时他已明白:立下特等功、荣获二级英雄称号的姥爷董明德,战场杀敌的场景已化为心中挥之不去的烙印,姥爷隐藏功名50年,直到去世前也无人知晓。

01

木柜里的惊人发现

前些年,随着影视作品《长津湖》《金刚川》等在全国上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英雄故事激励了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更多的抗美援朝故事被挖掘出来,一些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战绩再次为人们所传颂。徐永波也很关注这方面内容,他小时候就知道姥爷董明德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但具体打了什么仗、立了什么功,家里人一概不知。姥爷董明德自己不说也不让人问,谁问他战场的事情,迎来的是一顿斥责,让人莫名其妙。直到2007年老人去世了,也没人能解开这个谜。

徐永波的妈妈董双美,是董明德二女儿,嫁在自己村里。董明德年老生病后,董双美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照顾老人。董明德的老屋内只留下了一个结婚时的老式木柜。2020年,徐永波和母亲一起将姥爷的这个木柜作为“古董”搬到自己家里,顺便也收拾清理一下老物件。徐永波翻检旧木柜时,在底部暗盒内发现了一批荣誉证书,认真翻看,发现里面赫然记载“特等功一次”“二级英雄”“共参加20多次战斗,立大功4次小功7次”。

徐永波一时难以相信:少年时日夜厮守的姥爷,怎么会是特等功臣?以前只在电视电影上才能看到的战斗英雄,怎么就在自己的身边?缠着姥爷让他讲战斗故事,为什么他啥也不说反而高声呵斥?

看着眼前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想到姥爷常常在梦中呼喊厮杀,徐永波先是一阵迷茫与惊讶,沉思中回想零星的往事,回想姥爷耿直倔强的一生,突然间一切都明白了。

那么,姥爷董明德的战斗生涯,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战功?徐永波怀着好奇心,在网上搜寻姥爷名字。在一份抗美援朝战争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那一批的名单下面,他发现有“董明德,山东蓬莱人,1926年出生,特等功、二级英雄”的记录。徐永波查看这位英雄的部队番号、战斗事迹等信息,跟他姥爷证书上的基本一致,但姥爷证书上的籍贯是莱阳,出生于1918年3月。

难道蓬莱也有一位与姥爷重名的老英雄?还是作者把姥爷董明德的籍贯和出生年月弄错了?徐永波决心把事情弄清楚。

02

深藏功名半个世纪

为了解更多信息,徐永波又查看了相关资料和几本专门登载志愿军抗美援朝事迹的书籍,里面都分别专题刊发了董明德的英雄故事。“这些书有国防大学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应该是非常权威的,里面的董明德事迹介绍中,部队番号、作战记录与姥爷的经历相符合,但籍贯和出生年月均不对。”徐永波说,他知道能收录进权威出版社书籍里的都是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表彰的战功显赫的英雄。徐永波把一些关键信息一一印证后,更坚信姥爷就是这位特等功臣董明德,为证实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到有关部门查证档案资料、走访亲属和姥爷生前好友等,为姥爷“正名”。

徐永波分别到莱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莱阳市人武部进行查寻,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得知他的来意,工作人员细心翻找,顺利地查到了董明德的相关材料。一份“军人登记表”显示,董明德生于1918年,山东莱阳人,1947年入伍,1948年入党,作战20次,立功栏记载“四大功七小功,被评为二级英雄”。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董明德随部队转移到广东惠州驻防,1956年因精神方面疾病发作,经治疗后复员回到莱阳老家务农。这些档案记载,与徐永波在姥爷箱子里找到的荣誉证书一一验证无误。

网上流传的蓬莱籍董明德是怎么回事?蓬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表示,他们查证1960年以前的复员军人档案,当地没有“1926年出生,参加抗美援朝荣获特等功的董明德”复员军人。由此断定:网上和书里刊登的“蓬莱籍特等功臣董明德”,是网上及写书的作者弄错了,其实就是莱阳的董明德。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对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授予的杨根思等11位战斗英雄名单里,董明德同期在列,功绩显赫。

在确认姥爷的身份后,回想姥爷的一生冲锋陷阵、功成身退、本分务农,徐永波感慨万千泪如雨下:“那一刻被老人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感动,也为他感到骄傲。”

03

战场上的智勇双全

董明德在战场上,遭遇了哪些战斗?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记者采访了与董明德相识的村民马西山老人和他的战友赵治清的儿子赵华南。

已经90岁高龄的前万第村马西山老人说,董明德从部队回来后,从不和街坊邻居讲他在部队的经历,而村民们也只知道他是抗美援朝复员军人,因他为人正派,又会武功,就推举他当上了大队的治保主任,负责全队的农田看护、社会治安等安全管理工作。

马西山老人说,村里自古有习武的传统,董明德从小在村里的拳坊练功,身手矫健。从部队回村后,他平时从不说战场上的事情,只是在喝了点酒后,才偶尔说上一两段。他个子不高,也就1米65左右,但打仗极为勇敢。董明德会武功作战勇猛,别人的枪托是木头的,他的枪托是特意改造的铁质枪托。有一次,他带着战士冲锋,敌我双方打得剩下几个人了,都打红了眼,在阵地上短兵相接拼起了刺刀。当时他一个箭步跃入敌营,大吼一声端起刺刀捅进一个敌军胸膛里,此时另外一个敌军从他后面扑过来,董明德也不回头,胳膊往后一甩,枪托一扫,把后面的敌军打得脑浆迸裂,当即丧命。

更为惊险的是另一次战斗,他和土耳其士兵的对决。当时枪都打坏了,双方徒手搏命。一个身高超过1米8的土耳其士兵朝他冲过来,对方人高马大,揪住他缠斗。董明德已经筋疲力尽,但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他翻滚着把对方压在身下,一双手像铁钳一样牢牢扼住了对方的喉咙,拼尽最后一分力气将其掐死,看对方不动了,他站起来又使劲踹了几脚才放心。“他说当时实在没力气了,可想到自己一手软就完了,就硬憋着一股气消灭了敌人。”马西山感慨地说。

董明德的战友赵治清的儿子赵华南,与老人也非常熟悉。赵华南今年60多岁,是莱阳市龙旺庄镇退休教师,他从小随父亲赵治清逢年过节就来拜访董明德,听到一些老人的战斗故事。

赵华南说,他的父亲赵治清从部队以及与老战友董明德的聊天中,零星知道董明德在朝鲜参与了“月浦里战役”、“妙香山战役”、“德川战役”、“九屯火车站战役”等大大小小20多次战斗。最凶险的一次是,敌人在我方部队必须经过的地方埋上地雷,我方人员踩上后地雷就响了,随后敌人的大炮也跟着轰炸了起来,我方部队

04

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本色

董明德复员回乡后,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战功,也没有要求任何特殊待遇。他像普通农民一样务农,担任大队治保主任,负责农田看护和社会治安。他为人正派,深受村民尊敬。直到去世前,家人才从他的遗物中发现那些尘封的荣誉证书,揭开了一段被隐藏了半个世纪的英雄传奇。

董明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应有的品质:不慕名利,淡泊功名,默默奉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