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天山胜利隧道贯通背后的故事
世界最长!天山胜利隧道贯通背后的故事
2024年12月30日,一个载入中国交通史册的日子。当天上午11时30分,随着最后一层岩石被成功凿穿,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这条全长22.13公里的超级工程,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更将为新疆南北疆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长隧超短打”:中国基建的创新突破
天山胜利隧道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穿越天山山脉,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具有“一长”(单洞设计长度22.11公里)、“二深”(最大埋深1112.6米,竖井深达702米)、“五高”(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环保要求、高寒、高海拔)的特点。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效施工,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反复论证,建设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三洞+四竖井”的施工方案。即在传统的左右双主洞基础上,增加一个中导洞,并采用TBM(硬岩掘进机)施工。同时,设置4个通风竖井,以缓解特长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困难。
更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团队还研发了“长隧超短打”施工工艺。通过在不同横通道处开辟主洞辅助工作面,将整条隧道进行“切割”,从而实现多工作面同时施工。这一创新方案,成功将工期从传统斜井辅助施工的72个月缩短到52个月。
“天堑变通途”:南北疆交通的全新选择
天山山脉横亘于新疆中部,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过去,从北疆的乌鲁木齐到南疆的库尔勒,需要翻越天山,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仅250多公里,但实际行驶路程却超过470公里,且路况恶劣、地势险要。天山胜利隧道的贯通,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通车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行车时间将从原来的6小时左右缩短到3小时左右。这条隧道不仅大大缩短了南北疆之间的通行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促进南北疆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降低物流成本,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大国工匠”:建设者们的故事
天山胜利隧道的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建设者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遇到了16条断裂破碎带,其中最后一个隐藏的断层蚀变带成为最大的“拦路虎”。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硬岩掘进机多次陷入困境。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建设者们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创新的施工方案,最终成功解围。
中国交建新疆乌尉高速土建05标段项目经理王贺起回忆说:“后来采用了迂回导洞,就是在13号台车后面打一个横通道,直接新开一个横通道到右洞,直接从右洞把主洞变为导洞,直接开到TBM(硬岩掘进机)前面去,TBM(硬岩掘进机)再开导洞,通过两侧前后加固,然后人工开挖把它推出去。”
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最终实现了隧道的胜利贯通。
“未来可期”:新疆发展的新引擎
天山胜利隧道的贯通,只是新疆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产业协同的持续深化,新疆区域经济必将迈向更高水平。同时,这条隧道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进一步加强新疆与内地和沿海地区的陆路连接,助力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路程将缩短170公里,每年至少节约180万元的成本。九洲恒昌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国勇表示:“主要通过在和静县的巴伦台站上站,上站之后,绕行到和静,在焉耆编组,通过焉耆经过和硕、鱼儿沟、吐鲁番,到达乌鲁木齐。天山隧道开通之后,物流成本一项就可以减少7000万元左右。”
天山胜利隧道的贯通,是新时代中国交通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它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实力与担当。未来,这条“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必将成为新疆发展的新引擎,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