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3号线一站拟改名“寅宾门”,引发文化传承与实用之争
郑州地铁3号线一站拟改名“寅宾门”,引发文化传承与实用之争
近日,关于郑州地铁3号线站名设计的讨论再次升温,尤其是将城东路站更名为“寅宾门站”的提议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提议不仅体现了市民对城市文化的热爱,也反映了大家对于地铁站名实用性的考量。
寅宾门的历史文化价值
寅宾门是郑州古城门之一,位于管城区。据《郑州志》记载,郑州古城始建于隋代,历经多次修缮,至明清时期形成较为完整的格局。古城原有四座城门,分别名为:东曰“宾阳”,南曰“拱辰”,西曰“大通”,北曰“广德”。其中,“宾阳门”即为“寅宾门”,取“寅宾出日”之意,象征东方日出之地。
作为郑州古城的重要地标,寅宾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它见证了郑州从商都到现代都市的变迁历程,是这座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这一历史名称融入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地铁站名的文化意义与实用性考量
地铁站名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标识,更是一座城市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交汇点。它既要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又要满足现代人便捷出行的需求。因此,在命名时需要平衡两个维度:
- 文化维度:站名应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 实用维度:站名应简洁明了,便于现代人识别和使用,尤其是对非本地居民友好。
以广州地铁淘金站为例,随着地铁线路的扩展,该站将从原来的单线车站升级为三线换乘站。然而,新建的十二号线、十三号线车站主体已经远离“淘金”的范围,如果继续沿用“淘金”这一名称,可能会造成“名不副实”的情况,给乘客带来困扰。这一案例说明,在考虑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用性同样不容忽视。
“寅宾门”作为站名的利弊分析
将城东路站更名为“寅宾门站”这一提议,引发了市民的热烈讨论。支持者认为,使用“寅宾门”这样的历史名称不仅能彰显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提升城市形象。然而,也有声音表示担忧,认为现代人可能对这种古老的名字不太熟悉,不利于日常使用。
建议与展望
在文化传承与实用功能之间寻找平衡,是解决这一争议的关键。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
- 文化标识与实用名称并存:例如,可以在站名后加注现代地名,如“寅宾门(城东路)站”,既保留历史文化元素,又便于现代人识别。
- 加强文化普及与教育:通过地铁站内的文化展示、导览服务等方式,帮助乘客了解站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 数字化辅助:利用地铁站内的电子显示屏、手机APP等现代技术手段,为乘客提供站名解读和导航服务。
地铁站名的命名是一个涉及文化传承、城市形象和公众便利的综合性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方意见,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面向未来,最终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功能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