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亚南山寺与黎锦:一座城市的多元文化记忆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9: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亚南山寺与黎锦:一座城市的多元文化记忆

三亚,这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热带滨海城市,以其碧绿的海水、金色的沙滩和椰林树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三亚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01

鉴真东渡,佛法东传

公元8世纪,一位来自大唐的高僧,跨越山海,将中原文化带到海南岛,为这片神秘的土地播下了佛教的种子。他就是被誉为“天平之甍”的鉴真和尚。

鉴真(688-763),俗名淳于,出生于扬州江阳县,是唐代著名的东渡弘法高僧,律宗南山宗传人。公元742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到中国,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鉴真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五次东渡失败,甚至因此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终于在公元753年第六次东渡成功,抵达日本。

虽然鉴真东渡的终点是日本,但他在海南岛的足迹却为三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鉴真在东渡途中曾因风暴漂流至海南岛,后在南山一带停留。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高僧,1995年,海南省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仿照唐朝风格建造了南山寺。

南山寺占地面积400亩,面朝南海,背依南山,殿宇依山傍海而建,气势恢宏。寺内的重要建筑之一——鉴真纪念堂,就坐落在一个自然形成的山坡上,采用汉唐高台式建筑风格,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堂内供奉着鉴真的金身塑像,四周墙壁上刻有浮雕,生动再现了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

02

黄道婆的三亚岁月

如果说鉴真和尚为三亚带来了佛教文化的种子,那么黄道婆则将黎族的纺织技艺传播到了中原,推动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黄道婆(约1245-1330),宋末元初的棉纺织家,原名黄浦,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华泾镇)人。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据史料记载,黄道婆年轻时因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流落崖州(今三亚市崖州区)。

在三亚的40年里,黄道婆虚心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艺。黎族的纺织技术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黎族先民就已掌握了先进的纺织技术。黄道婆不仅学会了黎族的纺织技艺,还对纺织工具进行了改良,发明了“擀、弹、纺、织”等一整套棉纺织技术。

公元1295年,黄道婆返回故乡,将黎族的纺织技艺与中原的丝织技术相结合,传授给家乡的妇女。她改进了纺织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黄道婆的贡献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她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03

多民族融合的三亚

三亚之所以能孕育出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密不可分。作为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黎族先民就已迁徙至此。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与后来陆续迁入的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一起,共同开发这片富饶的土地。

宋代大文豪苏轼谪居海南时,曾写下“琼崖千里块海中,民夷错居古相蒙”的诗句,生动描绘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景象。这种和谐共生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三亚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04

文化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三亚市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黎锦、黎陶、音乐舞蹈、黎医苗药、黎苗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系统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据统计,三亚已普查申报16项少数民族代表性非遗项目,培养了2070名黎锦制作匠人。

在保护传统的同时,三亚也在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引教授带领团队,将黎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开发出600余款文创产品,让古老的黎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亚,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鉴真和尚和黄道婆的故事,只是三亚多元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共同塑造出独特的三亚魅力。正如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在三亚召开,来自56个民族的近万名运动员和嘉宾将齐聚南海之滨,以体育运动为媒,以民族团结为本,续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