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水江: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并举,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
贵州清水江: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并举,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
清水江,这条穿流过黔东南的美丽河流,不仅以其清澈的水质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更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贵州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凯里市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清水江的生态保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不仅保护了这条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更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水江的生态保护
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清水江的生态保护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社区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这条母亲河的清澈与健康。
在污染治理方面,昭通市实施了全面禁渔政策,并对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据统计,流域内已建成16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17座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城乡“两污”处理设施全覆盖。同时,通过整治干流入河排污口164个和一级、二级支流入河排污口671个,有效控制了源头污染。
生态修复是清水江保护的另一大重点。通过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程,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例如,在赤水源镇,对5.5万亩公益林、4.2万亩天然林和2.8万亩人工商品用材林进行管护,并在赤水河流域退耕还林种植方竹3.3万亩,显著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清水江的文化传承
清水江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的摇篮。流域内分布着415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26个中国少数民族村寨,是苗族、侗族等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在这些村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干栏式建筑。例如,肇兴村的数百栋青瓦鼓楼,不仅是村民歇脚闲谈、围坐欢歌的好场所,更成为游客了解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而每年多达390多个的各类节庆活动,如芦笙节、姊妹节、鼓藏节等,更是融合了美食、服饰、歌舞等丰富元素,成为展示黔东南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黔东南州成功创建并被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秉承“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重点对区域内的民族文化开展系统性保护工作。
清水江的旅游发展
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清水江的旅游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投入,不仅改善了流域的生态环境,更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清水江沿岸的自然风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同时,流域内的传统村落和民族文化资源也被充分挖掘,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清水江的自然美景,更能深入体验苗族、侗族等民族的独特文化。
展望未来,清水江将继续坚持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典范。这条穿流过黔东南的美丽河流,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