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烟尘:隐形杀手还是可防可控的职业危害?
电焊烟尘:隐形杀手还是可防可控的职业危害?
电焊烟尘是焊接作业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之一,主要由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高温蒸气凝结而成。这些微小的烟尘颗粒容易被吸入肺部,长期暴露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为了保障公共健康,我们需要加强对焊接作业现场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高效的通风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
电焊烟尘的产生及其危害
电焊烟尘是焊接操作中产生的电弧高温形成的极细颗粒或气溶胶的混合性粉尘,当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超过4mg/m3,损害劳动者健康。
短期吸入高水平电焊烟尘可引起头晕、头痛、胸闷、咳嗽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的电焊烟尘到达肺部,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电焊工尘肺、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粒径小的焊接颗粒会穿过血气屏障扩散到不同的组织器官,诱发心血管系统损伤、生殖系统损害、肝脏病变等。
电焊烟尘不仅包含金属颗粒,还可能含有其他有害物质,如:
- 锰:长期吸入高浓度锰烟尘可诱发慢性锰中毒,还可引起尘肺、鼻炎等。(PC-TWA:0.15mg/m3)
- 铬:急性铬中毒可引起灼化充血、鼻出血等;慢性铬中毒主要表现为皮炎、鼻炎。(PC-TWA:0.05mg/m3)
- 镍:镍中毒主要表现为皮炎和呼吸道损害,含镍电焊烟尘可引起类似金属烟尘热症状。(PC-TWA:1.0mg/m3)
此外,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害气体,如臭氧、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这些气体同样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电焊烟尘的防护措施
为了降低电焊烟尘带来的健康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
劳动者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面具、防尘口罩、防护服、护听器、绝缘手套及绝缘胶鞋等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电焊机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包括:防尘防毒面具或口罩、绝缘鞋、焊工工作服、眼镜或带有特制滤光镜片的面罩。严禁穿化纤服、短袖、短裤、凉鞋,女工辫发必须扎在工作帽内。高空作业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工作环境改善
加强自然通风和机器设备辅助通风。电焊机的配电系统开关、漏电保护装置等必须灵敏有效,开关箱内必须装设二次宽载降压保护器,导线绝缘必须良好。检查配电箱,应关闭牢靠,稳压电源指示正确。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脚手架、钢丝绳、铁板等裸露导体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电焊回线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管道或机床设备上,焊钳线和回线必须良好。
企业层面的管理与培训
制订职业健康监护规划和制度,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提高焊接工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和能力。优化焊接工艺及材料。实现合规的最佳方法是采用分级控制,首先设法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由于在焊接应用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最常见的合规方法是通过工程控制在源头或源头附近捕获烟尘,减少焊工呼吸区的烟尘暴露。
案例分析:某造船厂电焊工的健康调查
一项针对上海市某造船厂电焊工的研究发现,电焊工尿镉以及血铬、锰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显示,电焊工血液、尿液金属混合浓度每增加1个四分位数水平,FEV1、FVC分别平均下降0.112 L、0.353 L,铜、锌、钒、锑等金属贡献较大。这表明多金属混合暴露会显著影响电焊工的肺功能。
结语: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刻不容缓
电焊烟尘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但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企业和劳动者都应重视职业健康保护,严格执行安全规范,使用防护设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让电焊工人不再“吃不起这青春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