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普|盘点蓝宝石的主要4种优化处理方法及鉴定特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51: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普|盘点蓝宝石的主要4种优化处理方法及鉴定特征

近年来,高品质蓝宝石在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从罕见的克什米尔蓝宝石到缅甸皇家蓝蓝宝石,再到新兴的马达加斯加蓝宝石,这些珍贵宝石的背后,往往离不开科学的优化处理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蓝宝石的四种主要优化处理方法及其鉴定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瑰宝的“微整形”奥秘。

虽然蓝宝石的产地众多,产量也不算低,但色纯、透明度高的优质蓝宝石仍然十分稀少。因此,对天然蓝宝石进行适当的优化处理已经成为业界常用的提升手段。

蓝宝石的主要优化处理方法有四种:热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和铍扩散处理。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优化处理方法及其鉴定特征。

热处理

加热可以增强,甚至激发蓝宝石的蓝色。加热还能去除“丝状”内含物,有助于提高这种材料的透明度。它还可致使丝状内含物再结晶,使其特征更突出,令宝石散发更闪耀的星芒(星光效应)。

鉴定特征

热处理致色的蓝宝石其色带往往具有典型的特征,例如斯里兰卡浅色或无色的刚玉加热后形成蓝色,其蓝色多集中在边界模糊的色带和色斑中,而这些色带和色斑又是由边缘不清的蓝色斑点所组成。热处理会使生长带和色带的边界扩散,使界线变模糊,甚至变形。

辐照处理

将蓝宝石暴露于人造辐射来源下改变其成色,有时在热处理后进行此步骤,以进一步改变颜色,第二个步骤也称为“组合处理”。黄色蓝宝石中的淡黄本色透出些许亮橙色,其中有些颜色并不稳定,暴露于光线下时会褪色。

鉴定特征(一般针对黄色蓝宝石)

  • 发光性及吸收光谱:辐照处理蓝宝石紫外线下强荧光,吸收光谱中450nm、460nm、470nm吸收线较弱或模糊;未经处理蓝宝石紫外线荧光弱或无,吸收光谱中450nm吸收线较强。
  • 颜色对光的稳定性:辐照处理蓝宝石对光稳定性差,日光或灯光下极易退色;未经处理蓝宝石对光稳定性好,自然状态下颜色稳定。
  • 内部生长色带:辐照处理蓝宝石内部生长色带模糊;未经处理蓝宝石内部生长色带明亮、清晰。

表面扩散处理

表面扩散处理技术是目前宝石业界盛行的蓝宝石优化处理方法,其处理后的制品与天然纯正蓝宝石的颜色相当,大大提高了宝石的档次及价格。表面扩散处理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高温扩散,使外来致色离子(主要为Fe、Ti)进人蓝宝石晶格,从而形成纯正的蓝色。表面扩散处理与热处理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的蓝色是由人工添加致色离子造成,而后者则是蓝宝石本身存在致色离子。

铍扩散处理

20世纪80年代,人们致力于进行钛和铬(用作刚玉着色剂)的扩散试验,但收效甚微,难以充分渗入宝石产生所需颜色。2003年,非常鲜艳的彩色蓝宝石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再次引起对晶格扩散处理的怀疑。结果发现,确实经过晶格扩散处理,不过是采用了一种新的元素:铍。相比钛或铬,铍的原子要小得多,能够完全扩散至蓝宝石内;甚至在大颗蓝宝石中,也能成功地改变其成色。

鉴定特征

在二碘甲烷浸油中观察铍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颜色分布。通常可以发现,颜色分布不均匀,在近表面处颜色变浅,通常表现为体色的外围有浅浅的一层无色—黄色的色域包围着整颗宝石。

表面特征:铍扩散处理蓝宝石表面新生的小晶体并没有覆盖整个宝石刻面,而是呈细小的板状存在于表面的空洞中。这些小晶体生长都是随机的,然后逐渐长成扁平状和六边形状,他们的数量和体积都远远大于传统热处理所产生的小晶体。当他们逐渐长大聚集,就形成了由不规则块状体组成的固态层,有时候还会在这些小晶体之间出现一些细小的空隙和云雾状包体。


内部特征:蓝宝石在经历铍扩散处理的高温比传统的热处理温度高很多,锆石变为不规则的白色小点,还经常包含有气泡。锆石晶体可单个出现,也可能成群出现。

除了上面说的主要的4种优化处理方法,蓝宝石还有一些其他的处理方法。

填充处理

掩盖裂隙,提高宝石透明度的处理方法。

鉴定特征:充填介质与宝石之间物性的差异特征。

染色处理

增加宝石的颜色。

鉴定特征:有机染料、有色油的不稳定性特征。

拼合、色膜贴镀等处理方法

改善宝石的颜色及透明度。

鉴定特征:拼合星光蓝宝石和镀膜的蓝宝石都具有明显的人工痕迹,例如拼合缝、膜层脱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