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突破淀粉基包装材料技术,助力食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江南大学突破淀粉基包装材料技术,助力食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淀粉基包装材料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入选“2024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彰显了江南大学在食品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全球可持续包装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项技术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碳水化合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团队研发,团队负责人金征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这一创新成果增添了权威背书。
创新突破:从“平平无奇”到高附加值
淀粉,这种常见的食品原料,在金征宇院士团队的创新研究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价值。团队通过系统化研究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资源的精深加工,提出了淀粉结晶功能调控与糊精化利用的新理论、新方法,成功开发出高性能、多功能的淀粉基包装材料。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弹簧糊精”概念,是这一创新的核心。这种通过创新糊精环化三维结构的柔性化新理论研发出的淀粉降解产物,能够调控淀粉成分的递送,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损失率,同时改善产品品质。这一突破性发现已获得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淀粉基包装材料的性能,还为食品加工行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环保价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可降解、可循环的包装材料已成为食品行业的共识。淀粉基包装材料因其生物降解特性,成为替代传统塑料的理想选择。根据相关数据,食品包装占整个包装业市场份额的60%左右,而全球可持续包装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180亿美元。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下,江南大学的淀粉基包装材料技术无疑占据了先机。
该技术可替代70%的塑料,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使用生物基塑料比传统塑料减少70%的温室气体排放和50%的化石燃料使用。这一技术突破,为食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化应用: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目前,这一创新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在国内,已有7条生产线投入运行,年产量达到20万吨。这些生产线不仅为食品行业提供了环保包装解决方案,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
江南大学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龙骏环保、雨润集团、旺旺集团等知名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该技术已获得近十项技术成果,并荣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颁发的科技创新奖。这些合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未来展望:引领食品包装新趋势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包装需求的不断增长,淀粉基包装材料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江南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持续优化这一技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性能和功能。同时,他们也在探索更多碳水化合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食品行业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金征宇院士表示,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充满无限可能。从3D打印食品到特医食品,从低GI淀粉主食到功能性碳水化合物,食品科技创新将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江南大学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更加绿色、智能的未来。
江南大学在淀粉基包装材料领域的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食品科技的实力,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这一创新成果,必将引领食品包装行业迈向更加环保、智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