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庙会:国家级非遗融入元宇宙,传统年味焕发新活力
北京庙会:国家级非遗融入元宇宙,传统年味焕发新活力
春节期间,北京的庙会是最具年味的地方之一。庙会上不仅有传统的技艺展示和杂技相声表演,还有各种北京风味小吃,如炒肝、炸灌肠、茶汤等。此外,庙会上还能看到孩子们喜爱的大风车和老北京的文玩把件。北京庙会起源于辽,发展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明清两代,被誉为“庙会天下”,并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庙会的历史渊源
北京庙会起源于辽代,发展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明清两代。其中,厂甸庙会最具代表性,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已有400余年历史,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庙会。厂甸庙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逛厂甸"也是老北京人独特的春节记忆。正如《北京风俗杂咏续编》载《厂甸竹枝词》所言:"一元复始报春回,厂甸游人迤逦来。"
北京庙会的文化内涵
北京庙会融合了进香拜庙、娱乐商贸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厂甸庙会以"文市"著称,地坛、龙潭庙会则以文创市集和非遗手工艺品闻名。2024年春节期间,北京各大庙会全面回归,如地坛、龙潭、厂甸、大观园等,各具特色。庙会活动不仅保留传统,还融入现代元素,如元宇宙体验、文创产品等,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北京庙会的现代创新
北京庙会在保留传统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元素,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2024年厂甸庙会推出"厂甸元宇宙庙会",运用大场景沉浸式数字孪生、数字人等技术,打造文旅融合数字经济标志性示范场景。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厂甸庙会元宇宙空间,以数字人身份游览整个街区,了解老字号历史,感受非遗文化、进行店内购物,沉浸式感受琉璃厂文化街区的历史变迁、京味春节的民俗文化。
北京庙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北京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岳庙庙会更是北京地区最古老、最传统的庙会之一,具有700多年历史。2025年蛇年春节,是"中国春节"成为世界级非遗后的第一个春节。春节期间,北京市朝阳区将举办"一老一新"两大重量级庙会,"一老",是可追溯到元代的著名"东岳庙庙会",它是北京地区最古老、最传统、最非遗的庙会之一;"一新",即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北顶娘娘庙将首次举办春节庙会。两大庙会各有特色、内容丰富,如非遗市集、舞狮表演、主题展览、魔术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北京庙会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融合体,不仅是春节的重要民俗活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