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摘得茅盾文学奖,《本巴》以第一人称重构草原传奇
刘亮程摘得茅盾文学奖,《本巴》以第一人称重构草原传奇
2023年8月,作家刘亮程凭借其长篇小说《本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是对他多年来文学创作的肯定,也引发了人们对第一人称小说魅力的重新思考。
《本巴》是刘亮程历时五年创作完成的作品,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草原上的奇幻故事。小说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带领读者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个体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现实与幻想时的挣扎与选择。
在《本巴》中,第一人称叙述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叙事手法,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策略。它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波动和思想变化,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正如茅盾文学奖的授奖辞所说:“刘亮程的《本巴》,向《江格尔》致敬,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证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活力。融史诗、童话、寓言为一体,在咏唱与讲述的交响中以飘风奔马、如梦如幻的想象展现恢宏绚烂的诗性境界。”
事实上,这并非刘亮程首次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在他的散文集《大地上的家乡》中,读者同样能感受到第一人称视角带来的独特魅力。在这部作品中,刘亮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新疆木垒县菜籽沟村的田园生活,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和谐共生。
第一人称叙述在文学创作中具有诸多优势。它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它便于情感表达,使情感传递更加真挚;它还能深化主题,通过个人视角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与人生问题。正如刘亮程所说:“写作也是一场语言的回乡,是在远离故土以后的那种乡愁在发挥作用。”
然而,第一人称叙述并非完美无缺。它受限于单一视角,可能影响信息的全面性;其真实性也可能受到质疑。但正是这些局限,赋予了第一人称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要求作者在创作时更加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刻画,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刘亮程的成功,无疑为第一人称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当代文学中,第一人称叙述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是一种叙事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正如《本巴》所展现的那样,第一人称小说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巧妙融合,创造出既具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文学佳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探索第一人称叙述的可能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古老的叙事方式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而刘亮程的获奖,无疑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