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创世界纪录,中国科学院发布三大储能新技术
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创世界纪录,中国科学院发布三大储能新技术
2024年12月24日,重大科技成就发布会新型储能专场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发布会以"新纪天工 开物焕彩——新型储能的时代"为主题,发布了三项由中国科学院研发团队带来的最新储能技术成果: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1. 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国家多个科研专项重点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该技术原创性地提出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新原理,解决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的主要技术瓶颈。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陈海生表示,这项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安全性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主任徐玉杰重点发布了国际首套300MW/1800MWh商业示范电站项目,该系统是目前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系统效率达72.0%,创世界纪录。
2. 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项目团队围绕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及系统集成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液流电池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先锋表示,研究团队坚持"产、学、研、用"的创新开发机制,不断推动储能技术和装备在发电侧、输电侧、配电侧及用户侧的示范应用,在液流电池电化学反应机理、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成就。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涛介绍,项目团队共实施了20余项商业化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1.2GWh,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产业布局进入欧洲市场。
3. 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依托多年技术研发积累,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幅提升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及电芯性能的一致性,使得钠离子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引领了全球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表示,经过十余年技术积累,物理所提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材料,解决了规模生产钠离子电池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率先实现了量产。目前,最新制备的钠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可达到200Wh/kg,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树军介绍,物理所从电极材料的基础研发到放大制备和生产,从材料到电芯,从单体电池到电池模块,从电池组件到储能系统,扎实推进,稳步前行,两次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最新建成了100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示范应用。
科技入藏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作为展示中国科技成就的重要平台,正在建立重大科技成就展数字展品库,本场发布的三项科技成就也作为重要入藏资源被纳入数字展品库中。发布会最后举行了重大科技成就展数字展品库入藏仪式,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就单位颁发入藏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