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北海海鸭蛋产业的蝶变之路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北海海鸭蛋产业的蝶变之路
近日,江南大学组织召开了北海海鸭蛋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标准研制第二次论证会,针对《北海海鸭蛋(咸)加工技术规程》等13个相关标准内容进行论证。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和北海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不仅标志着北海海鸭蛋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的重要进展,也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高标准的技术规范,北海海鸭蛋产业正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标准化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此次论证会起草完成的13个标准,与此前制定的《北海海鸭蛋(鲜)质量等级标准》《北海海鸭蛋(咸)质量等级标准》等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北海海鸭蛋标准体系。这些标准涵盖了从养殖到加工的各个环节,包括:
- 养殖环节:鸭场场区设计、海鸭鸭苗繁育、疫病监测防控、蛋鸭规模化饲养生产等
- 加工环节:海鸭蛋(咸)加工技术规程
- 饲料环节:海鸭饲料质量控制,饲料添加剂与兽药质量标准及使用
- 物流环节:海鸭蛋与蛋制品包装、贮藏与运输
- 质量控制:海鸭蛋制品检验与卫生,产品认证标识使用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北海海鸭蛋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规范和引领,将有力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产业规模:从“小特产”到“大产业”
近年来,北海市高度重视海鸭蛋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3年,合浦县海鸭蛋产量已达3.5亿枚,产值约3.5亿元。目前,北海海鸭蛋产业园可承接超过200条生产线,预计年加工能力可达70亿枚。
产业园的建成和投产,不仅推动了海鸭蛋加工、标准检测、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文化旅游、餐饮服务、商品展销等全产业链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截至2023年底,合浦县已有种鸭养殖户432户,存栏生产海鸭蛋的种鸭约126万羽,海鸭蛋加工企业22家,与蛋品关联的产业产值超10亿元。
标准化引领: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建设是北海海鸭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通过制定和实施高标准,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枚海鸭蛋都达到高品质要求
- 增强市场竞争力: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有助于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
- 促进产业升级:标准化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升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 保障食品安全:严格的质量检验和卫生标准,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目前,北海海鸭蛋已有62个有效注册商标,9家企业获得11张有效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2家企业获得有效有机产品认证证书4张。这些成果,正是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显著成效。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地标产品
北海市已出台《北海市打造海鸭蛋全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通过建设海鸭蛋加工园区,培育海鸭蛋生产基地,加强与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持续开展海鸭蛋话题引领,打造北海海鸭蛋品牌,推动北海海鸭蛋产品占领市场、行销全国。
随着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北海海鸭蛋有望成为媲美“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将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今年7月,北海海鸭蛋首次出口澳大利亚,实现了产品出海的新突破,这正是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标准化建设为北海海鸭蛋产业插上了科技翅膀,让这枚小小的海鸭蛋,承载起乡村振兴的大梦想。随着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北海海鸭蛋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