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目瑙纵歌节:万人同舞的民族狂欢
德宏州目瑙纵歌节:万人同舞的民族狂欢
2025年2月12日至15日,云南德宏州将迎来一场震撼人心的民族狂欢——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目瑙纵歌节被誉为“万人狂欢舞”,每年吸引数万人参与,是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民族节日之一。
起源于神话传说的“天堂之舞”
目瑙纵歌节的历史可追溯至景颇族的创世神话。相传远古时期,大地上的人们不会跳舞,只有太阳神“木代”才会。当时天空有9个太阳炙烤大地,百鸟带着金银财宝飞到太阳宫,请求太阳神每天只出一个太阳,并传授“目瑙”舞蹈。太阳神答应后,百鸟返回大地时在黄果树上欢快地跳起了“乌目瑙”。景颇族英雄宁贯娃被这欢快的舞蹈吸引,便模仿百鸟在木折省腊崩(景颇族发祥地)的日月祖宗山脚下,开创了人间第一次目瑙纵歌盛会。
目瑙示栋:文化的图腾
目瑙纵歌节最重要的标志是目瑙示栋,这是为纪念景颇族先人宁贯娃而设立的祭坛。示栋由四竖二横六块厚实的长方形木牌组成,上面绘有太阳、月亮、犀鸟、孔雀等图案,象征着景颇族的迁徙历史和宗教信仰。中间两竖牌稍高,左边绘有太阳图案,右边绘有月亮图案,代表景颇族从青藏高原日月山迁徙而来,同时也表示阴阳搭配和人类离不开太阳和月亮。示栋是景颇族群众心中最神圣、最崇敬的图腾。
万人同舞的壮观场面
目瑙纵歌节期间,景颇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汇聚到纵歌场。瑙双(领舞者)头戴犀鸟冠,身披银泡,手持长刀,在激昂的鼓声和锣声中带领舞者入场。舞者们按照瑙双的指引,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时而穿插,时而环绕,进退有序。男子手持长刀上下舞动,女子手持扇子或手绢翻飞,数万人踩着同一鼓点起舞,场面蔚为壮观。
文化传承与中缅交流的桥梁
目瑙纵歌节不仅是景颇族的文化传承,也是中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景颇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缅甸北部也有近百万景颇族人。每年目瑙纵歌节期间,缅甸各地都会派出代表队参与庆祝,共同欢度这一传统节日。2006年,目瑙纵歌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研究景颇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目瑙纵歌节展现了景颇族的历史起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文化艺术特点,是研究景颇族社会历史,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的最好活材料。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节日,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共同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