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 安藤忠雄设计——美术馆摄影_展览馆摄影 作品分享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 安藤忠雄设计——美术馆摄影_展览馆摄影 作品分享
安藤忠雄,被誉为“建筑界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清水混凝土风格和对光线的巧妙运用,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誉。2024年5月,他在上海嘉定的阡陌绿野之中,完成了一座具有安藤风格的“嘉源海美术馆”。这座美术馆不仅延续了安藤忠雄一贯的设计理念,更在细节处展现了这位建筑大师对自然与光影的深刻理解。
整个建筑相当于一南一北两座建筑加上中间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包括一个露台和宽阔的楼梯。
美术馆建于大片平原地带,离上海市区二十公里左右,这个距离正好,既远离都市烦嚣,又随时可以产生联系。
一排水泥柱引导视线到达美术馆的中线位置,形成神秘的仪式感。
这面清水混凝土墙就在两座建筑的中间位置,这个角度看会产生更强的结构关联和仪式感。水泥柱就像是从这面墙上分离出去,一直延伸到远方。
逐渐升高的宽阔步梯提升了水泥柱带来的仪式感,形成一种类似神秘宗教圣殿的效果。
这个小小的装置由三条旋转曲线组成,无论从什么角度看,结构都非常相似,有点生生不息的感觉,为生硬的混凝土线条增添了韵味。
装置虽小,却在视线里占据重要位置。如果说这里像是一个圣殿,那么这个装置就像一个象征性的宗教标志。
站在露台上面,看着一望无际的阡陌绿野,又感觉其实这是一个面向自然的大看台。
露台之上,只是两排休闲的座椅,阳光下光线效果却非常独特,延伸了宽阔步梯带来的神圣感。
画面右边这个圆形结构是什么?等我们回到一楼展厅会给你揭晓。
回到地面,青苹果带来了和圣殿与混凝土不相符的色彩跳跃,这是安藤先生2021年的作品,象征着老先生的青春之心。等下会在各个角度反复出现。
虽然图片黑白看不到颜色,但可以搜索安藤先生的作品看到这个青苹果。
左边这组建筑的左侧面玻璃幕墙下面,就是美术馆的入口。
美术馆开幕的第一个展就是安藤忠雄的回顾展,名叫“对话”。
天上无云,玻璃幕墙上却有。
下面这个混凝土结构位于玻璃幕墙的左边,也就是左边建筑的最末端,透过这个结构可以看到右边较矮建筑的末端。
建筑外观看完了,让我们从下面这个入口进去,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展厅位置。
进入展厅就是一个公共休闲区域,可以作为中小型艺术活动、发布会的场地。
安藤迷最不会忽略的是这个光的十字架,安藤先生“光之教堂”的复刻版。
光之教堂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觉得除了它用极简的混凝土结构颠覆了公众以往对教堂的认知,还在于它独特的采光方式。
在嘉源海美术馆,我也看到安藤老师对采光的独特处理,前面我们已经在露台上看到用格栅顶棚透出的独特阳光效果,后面还可以看到更多的采光方式和光线效果。
不由得深深感叹:光是安藤建筑的灵魂!
从公共区域进入展厅的序厅,正中就是一个混凝土材料的结构装置,旁边是展览的海报和介绍。
刚才在露台上看到的圆形结构,就是这个十字结构的顶部。这里除了是一个造型独特的艺术装置,也是一个采光口。
展厅内部处处体现了安藤风格,比如这个圆弧形向外突出的落地玻璃结构,除了带来柔和的自然光,还可以隐约看到外面的自然景观。
这个展厅局部展示的两张照片是“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相信安藤迷们都很熟悉。
连长凳都是复刻教堂的。
下面这幅平面图是安藤先生的代表作:位于北海道的“水之教堂”,水映衬着周边的山林,一年四季有非常不一样的风景。
下面这个入口进去是一个视频播放区域,里面播放安藤先生的介绍视频。
采光无处不在,一条本应乏味的展厅走廊因为顶部和侧面的采光变得非常生动。
展厅只有一层,面积远远比不上安藤先生在广东顺德的另一个代表作“和美术馆”,所以展示的安藤作品规模和数量也很有限。
下面让我们上楼看看,楼上是一个咖啡厅,也是一个小型活动场所。
上楼的步梯也因为有自然光和景观的加持而产生了生动的光线效果。
咖啡厅可以延伸到另一侧的户外露台,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圣殿”顶部。
不愧是“建筑诗人”,用生硬的清水混凝土谱写了一曲建筑之诗!
建筑、室内设计:安藤忠雄
摄影、文字:丘劲锋@Beyond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