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滥用右美沙芬致幻,7月起实施严格管控
青少年滥用右美沙芬致幻,7月起实施严格管控
“我吃了30片右美沙芬,现在感觉飘飘的,好像在云端一样。”这是14岁初中生小聪在课堂上吞下药物后对同学说的话。幸运的是,老师及时发现并送他就医,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然而,这个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青少年滥用右美沙芬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右美沙芬,一种常见的镇咳药,主要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镇咳作用。它原本是治疗咳嗽的良药,但近年来却成为一些青少年追求刺激的“毒品”。大剂量服用右美沙芬会导致认知与情绪改变,产生欣快感、醉酒感、幻视幻听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抑制、心脏骤停等致命后果。
据统计,2016年以来,右美沙芬成瘾患者数量持续上升,2021年突破400人,其中青少年占多数。这些青少年最初并非出于治疗目的而服用该药物,而是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或朋友介绍,为了追求刺激和快感而过量服用。他们往往心理意志力较为薄弱、对右美沙芬的认识存在不足,将其作为毒品的替代品而长期服用,最终成瘾,难以戒断。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2024年5月7日,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右美沙芬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这意味着,从2024年7月1日起,右美沙芬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将受到严格限制。成人只能凭医生的二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购药,且未成年人不可购买。
然而,监管措施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尽管线下药店已难以购买到右美沙芬单方制剂,但线上私自售卖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仍有人发布求购或售卖右美沙芬的信息,甚至有卖家开始推销类似药物作为替代品。这表明,要彻底遏制右美沙芬的滥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专家建议,除了加强药品销售环节的监管外,还应重视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学校和社区应加强药物滥用危害的科普宣传,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异常行为,避免悲剧的发生。
右美沙芬的滥用问题敲响了青少年药物安全的警钟。它提醒我们,药物安全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