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肺结节精准诊疗联盟成立,AI赋能提升肺癌早诊率
国家级肺结节精准诊疗联盟成立,AI赋能提升肺癌早诊率
近日,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的肺结节精准诊疗联盟正式启动。这一联盟的成立,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协作网络力量,提高肺结节的精确诊治水平。这一举措的背后,是我国肺结节筛查和诊疗面临的严峻现实。
肺结节筛查的紧迫性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5亿肺结节高危人群,每年新发现或新诊出肺结节达到1000-2000万例。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肺结节的规范化诊疗率仅为1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肺结节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肺结节的早期筛查和规范化诊疗至关重要。研究显示,肺癌5年生存率随着诊断分期的升高而降低,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5.5%,而Ⅳ期仅为5.3%。因此,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AI技术助力精准诊疗
面对如此庞大的筛查需求,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为肺结节筛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AI智能影像诊断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勾勒肺结节,分析其特征并最终判别其性质。同时,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肺结节制定个性化的随访管理方案。
北京电力医院的数据显示,在AI智能系统的协助下,该院健康管理中心在2020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共管理肺结节CT阅片近10万例,组织多学科会诊(MDT)352例,病理确诊早期肺癌200例。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肺结节筛查中的巨大潜力。
AI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精准性和高效性。它不仅能够精准定位结节位置,进行特征提取,还能实现良恶性判断及分级管理。相比人类医生,AI诊断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且不受疲劳影响。此外,AI系统还能与基于游离DNA甲基化的诊断方式融合,将诊断能力提高到91%以上。
规范化诊疗的意义
肺结节的规范化诊疗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系到患者生命质量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规范化诊疗能够帮助有问题的结节得到精准的诊治;另一方面,它也能让没有问题的患者避免过度的焦虑和不必要的诊疗。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指出,希望通过肺结节精准诊疗联盟,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肺癌筛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提高民众对肺部健康的认识,鼓励高风险群体定期参与筛查,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公众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肺结节,公众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首先,不要过度恐慌。虽然肺结节的检出率很高,但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其次,要重视定期筛查。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病史者等,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最后,一旦发现肺结节,要遵医嘱进行定期随访,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肺结节的筛查和诊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通过AI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肺结节的管理将更加高效、精准,肺癌的早诊早治将得到更好的实现。这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更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