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老人”故里阆中:40天超长春节如何玩转传统
“春节老人”故里阆中:40天超长春节如何玩转传统
在中国,没有哪个地方比四川阆中更懂得如何庆祝春节。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为一个人和一部历法,成为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从《太初历》到“春节老人”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一位名叫落下闳的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建议: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天文历法——《太初历》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有了一个固定的新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
落下闳,这位来自四川阆中的古代天文学家,也因此被尊称为“春节老人”。在阆中古城的大街小巷,你随处可见他的身影:锦屏山上的观星楼、古城里的落下闳故居、嘉陵江边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每到春节,古城里还会出现许多身着红色汉服、手执竹筒的老人,他们就是“春节老人”的化身,向市民和游客赐福。
腊八到二月二:阆中的“超长待机”春节
阆中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这天,古城的四条街道上会摆满桌子,端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供市民和游客免费品尝。从这天起,阆中就进入了“过年模式”。
春节期间,阆中古城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舞龙舞狮、木偶变脸等传统表演轮番上演,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最特别的是阆中的门神,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贴门神,阆中是“画”门神。画匠们在门上绘制出立体感十足的门神像,既有威武的武门神,也有慈祥的文门神,这项技艺已列入四川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正月十六,当其他地方的春节已经结束时,阆中人还在过节。这天是“游百病”的日子,全城男女老少都会走出家门,登上锦屏山、滕王阁等地,希望通过登高望远驱除疫病。而到了二月初二“龙抬头”,阆中人会通过“亮花鞋”活动为春节画上句号。这一天,老观镇的女人们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鞋,到娘娘庙祈福,然后围坐在一起比拼女红,载歌载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传统与创新:古城里的“新”年味
近年来,阆中在传承春节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2025年春节,以“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为主题,古城推出了13项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包括“阆苑传奇”沉浸式演艺、迎春灯会大乐园、春节大庙会等,让游客在体验传统年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气息。
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古城已成为体验最纯正中国年味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春节期间,古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海外华人、外籍游客、全国高校大学生等凭相关证件可免票游览,身着汉服的游客还可享受半价优惠。这些举措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春节的独特魅力。
随着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阆中这座“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将带着它独特的年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