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如何影响情绪与认知?
西安交大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如何影响情绪与认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现仓、高媛等人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发表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失调通过胆汁酸代谢促进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障碍。这一发现揭示了抑郁症认知表型中的肠-脑轴相互作用,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什么是“肠脑轴”?
“肠脑轴”(gut-brain axis)是肠道与大脑之间双向交流的系统,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等多种途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失衡会影响大脑功能和情绪调节。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大脑和情绪?
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大脑功能和情绪:
神经途径:肠道与大脑直接通过迷走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进行交流。细菌通过这些神经连接刺激传入神经元,影响大脑功能。
免疫系统:肠道菌群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影响大脑。例如,某些肠道细菌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大脑免受损伤。
代谢产物: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色氨酸代谢物等,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功能。
神经递质: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多种神经递质,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GABA)等,这些物质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肠道菌群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某些有益菌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往往较少,而一些致病菌则相对较多。这种失衡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增加,进而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调节。
如何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改善情绪?
饮食调整: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谷物、水果和蔬菜,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也富含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
益生菌补充:研究表明,定期摄入益生菌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应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减压等都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健康。
未来展望
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其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潜力。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还可能减少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带来的风险。此外,肠道健康还与其他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强迫症等密切相关。因此,未来的心理健康治疗可能会更加注重肠道健康,通过综合干预来提升患者的整体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