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传林: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心理调适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34: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传林: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心理调适指南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其病死率几乎达到100%。因此,狂犬疫苗的接种成为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然而,接种疫苗后的心理问题,如恐狂症,却常常被忽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王传林表示,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01

恐狂症:一种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恐狂症是对狂犬病过分恐惧的心理疾病。患者因对狂犬病产生认知偏差,由此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恐狂症常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恐狂症患者通常表现为:

  • 心理方面:怀疑自己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害怕自己或亲人患有或可能患有狂犬病,一听到狂犬病的相关信息或想到自己可能患有狂犬病就立即触发恐惧和焦虑;对狂犬病产生强烈的恐惧和担忧,进而导致持续的心理压力和不安情绪,即使知道自己担忧过度,也无法控制;通常会伴随着明显的心理活动增强,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易怒、失眠和睡眠质量变差等;躯体不适,可能出现心悸、出汗、恶心、坐立不安、胸闷气短、肠胃不适等,有时可能产生与狂犬病类似的躯体症状,而这往往又加重了患者对狂犬病的恐惧。

  • 行为方面:出现回避行为,回避与猫、狗接触,担心被抓伤、咬伤,看到动物就联想到狂犬病;出现反复询问,不断向家人、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士询问关于狂犬病的问题,即便得到肯定不会感染的答复,还是会反复确认;出现强迫性行为,反复清洗被动物接触过的皮肤或伤口,反复查阅各种狂犬病的相关资料等;出现过度的保护性措施,如反复检查,但又不相信检查结果,频繁接种疫苗等。

02

抗体检测:科学验证保护效果

对于恐狂症患者来说,抗体检测是消除心理焦虑的有效方法。王传林医生指出,如果此前注射过狂犬病疫苗仍感到焦虑,可以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达标则无需多次注射疫苗。

我国现行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明确,如需检测抗体水平,应采取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 (RFFIT)、小鼠脑内中和试验等国家认证认可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文件中表明,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血清内检测的抗体水平≥0.5 IU/ml时可认为接种者达到有效保护。

03

专业心理干预:必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严重的恐狂症患者,仅靠自我调节往往难以解决问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王传林医生建议,如果仍感到恐慌或焦虑,可以寻求心理科的帮助。

恐狂症的心理治疗方式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以改变患者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为目的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恐狂症患者来说,CBT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和纠正错误的思维观念,学会应对紧张和恐惧感。

04

日常心理调适:实用的自我管理方法

除了专业帮助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 知识学习:深入了解狂犬病知识是根本措施。正确认识狂犬病,相信科学检测的结果。通过科学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狂犬病,减少不必要的恐惧,改变自己对于狂犬病的不合理认知。

  • 心理调节:学习放松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来缓解焦虑情绪,减轻身体上的紧张和焦虑。同时可以转移注意力,少关注症状,将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或感兴趣的事情上,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建立支持网络,寻求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 专业咨询:寻求专业帮助,详细地向医生描述与动物接触的过程,包括动物状态、接触方式等,让医生来准确评估风险,根据需要接种狂犬疫苗。药物治疗是治疗恐狂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必要的时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王传林医生强调,增强身体素质、改变不合理认知、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自身压力管理能力、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对于恐狂症患者来说,科学认知和专业帮助是克服恐惧的关键。通过抗体检测确认保护效果,结合心理科的专业干预和日常自我调适,可以有效缓解恐狂症带来的困扰,恢复正常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