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登多景楼:一首词里的家国情怀
陈亮登多景楼:一首词里的家国情怀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南宋词人陈亮登上多景楼,极目远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多景楼,这座位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上的古楼,自唐代创建以来,便以“多景悬窗精”的美誉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然而,在陈亮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座赏景的楼阁,更是一个俯瞰江山、思考时局的绝佳场所。
多景楼所在的北固山,海拔虽仅55.2米,却因临江峭壁如削而显得险峻异常。山下,长江浩浩荡荡,东流而去;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舞台,也是南朝梁武帝赞叹“天下第一江山”的地方。对于陈亮而言,多景楼不仅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个激发他政治思考的圣地。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多次上书朝廷,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陈亮为筹划北伐策略考察镇江地势,登临多景楼,写下了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词中,他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的壮丽山川,更以深沉的忧虑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站在多景楼上,陈亮的目光穿越眼前的江景,仿佛看到了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战场。镇江,这座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他眼中展现出一种“争雄”的气势。然而,这种气势并未能激发南宋统治者的斗志,反而成为他们偏安一隅的借口。
陈亮在词中写道:“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他借用六朝的典故,批评南宋统治者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这种批评,不仅仅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更是对整个南宋时期政治军事形势的深刻反思。
南宋自高宗建都临安以来,始终倚江河为防,形成了背海立国的特殊形势。这种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本应成为恢复中原的基地,却成了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温床。陈亮痛心疾首地指出:“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他借用东晋王谢贵族空谈误国的历史典故,讽刺当权者缺乏实际行动,只知空谈忠义。
然而,陈亮并未因此而绝望。他以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激励自己和后人:“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他呼吁当权者不应仅仅依靠长江天险苟且偷安,而是要学习祖逖中流击楫的精神,勇敢北伐,实现国家统一。
陈亮的这份情怀和担当,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在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内部纷争的时刻,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应像陈亮一样,不仅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要有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正如他在词中所言:“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面对强敌,我们不应退缩,而应以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行动,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不仅仅是一首借古论今的作品,更是他对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一隅的深刻批判。在这首词中,陈亮通过对多景楼的描绘以及对东晋、六朝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他呼吁当权者不应仅仅依靠长江天险苟且偷安,而是要学习祖逖中流击楫的精神,勇敢北伐,实现国家统一。陈亮的这份情怀和担当,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