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蹲下身到及时反馈:教师必备的三大互动技巧
从蹲下身到及时反馈:教师必备的三大互动技巧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灯塔?本文将为您介绍三个关键的互动要领,帮助您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生活互动中的关怀、赞美、鼓励及正向行为
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曾说:“‘关系’是‘存在’的基础,‘关怀’是‘道德’的基础。”在师生关系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实现双向交流?研究发现,可以从班集体建设中的生活互动入手,通过“关怀、赞美、鼓励及正向行为表现”四大要素与学生交流,并通过围圈策略营造开放表达和倾听的环境,给予学生安全感,这些都能有效提升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学校大多改为线上教学,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机会。因此,在与人相处、应答上,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刺激;学生在自我觉察、社会觉察的敏感度上也需要更多的练习。在此背景下,教师更需要通过围圈、正向语言/行为、赞美、鼓励等方式,帮助自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生活互动的3大关键要领:主动聆听、即时回应、正向反馈
互动要领1:主动聆听、降低身姿
图片提供:旭日教育基金会
当学生有话要说或寻求帮助时,教师可以通过降低身姿,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进行眼神交流,给予学生被尊重、重视的感受,让学生更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例如,一位老师注意到学生琪琪因病请假后,主动关心琪琪的健康状况,并耐心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被关注和重视。
互动要领2:即时回应,表达感受
图片提供:旭日教育基金会
当学生向教师倾诉时,教师能否感同身受地回应,对学生的情绪管理至关重要。许多学生在情绪表达上如果缺乏方法和出口,可能会变得歇斯底里或躲起来,不愿说出事件原因。因此,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情绪,及时给予回应。
例如,当学生小轩因为情绪问题躲在桌椅旁时,教师上前关心并准确描述了小轩的感受和需求。这种即时回应不仅帮助学生缓解了情绪,也为其他类似情况提供了处理的范例。
互动要领3:正向反馈,获得优越感
图片提供:旭日教育基金会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灯塔。在下课时间、活动中或打扫时间,教师的“雷达”应该时刻开启,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更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当发现学生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或个人表现上有积极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正向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实践,这些互动技巧将自然融入日常教学中,建立起稳固的师生互动桥梁。无论未来进入哪个班级,这些习惯都将帮助教师自然而然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