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肘后方》:最早记载青蒿治疟的中医急救经典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53: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肘后方》:最早记载青蒿治疟的中医急救经典

一千六百年前,我国曾经有一部既适于急诊之用,又便于临床诊疗应用的中医书问世,这就是公元四世纪前叶,葛洪编著的《肘后救卒方》,也即后世流传的《肘后备急方》,简称为《肘后方》。

这部书之所以有“肘后”两字,意思是说它能够被挂于肘部而随身携带。《肘后救卒方》书名里的“肘”是上臂与前臂连接而可以曲伸的部位;“卒”字,含义为“突然”。中医病名“卒中”,指突然发生的脑“中风”。“救卒”则是说在急迫的情况下,能随时取出供紧急诊治急病的参考应用。从上面这两层意义来说,《肘后救卒方》的性质,同我们现今所称的临床急救手册,的确是颇为类似的。

为了备急,这本书中所介绍的药物,多数是能够就地取材的。有些药物,即使是一时之间不能取得而需购买,它们的价格也多比较低廉。葛洪在书的自序中写到:“余今采其要,约以为《肘后救卒》三卷,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接着他批评有些人编著的医书虽然标榜为“备急”,然面却往往不是简明地叙述病症的主要特点,而所开列的药方,又“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

葛洪有鉴于此,所以他更多的收集了民间单方与验方,注意从验(有效)、便(便利)、廉(价廉)三方面着眼。而且,用针灸急救与治疗的经验也不少。

作为救急,《肘后方》的第一卷就首先记述了急救的内容,其中有抢救卒中(中风)、骤死和急腹症等。在抢救突然昏迷病人的措施里,记述了行之有效的简易急救法,如“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即是用指甲(爪)掐压患者唇上的“人中”穴位,促使其苏醒法。也有采用灸灼唇下的“承浆”穴位或灸脐中央的急救措施。此外,还介绍了用半夏研成粉末,吹入患者鼻腔中;或将捣碎的干菖蒲制成如同枣核大的药丸,置于患者舌下以急救昏迷。对心前区及上腹部疼痛,则介绍了灸中指指端的简易治法。

《肘后方》记述的疾病,种类很多。其中谈到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结核、疟疾等,营养缺乏病如脚气病,胃肠道疾病如饮食困难、食物中毒,神经精神病如癫病、狂躁,外科疾病如脓肿、肿块、虫兽咬伤等。此外,还有皮肤病、五官科疾病以及溺水、药物中毒、酒醉、误吞异物、秃发、失声不得语、兽医,等等。对症状的叙述则有发热、腹痛、腹泻、便血、咳嗽、中风、水肿、黄疸、腰痛等,内容相当广泛。

对结核病的症状,《肘后方》描述了它的多样性。指出患者往往有畏寒发热,饮食无味,精神恍惚不宁,闷闷不乐,浑身感到不适然而又察觉不出何处有明显的痛苦。这些症状往往长年累月,逐渐地出现全身无力、迟钝、衰弱以至死亡。并且指出这种病有相当大的传染性,甚至全家均被传染“乃至灭门”的危险。书中还认为长期过度劳累,或大病后尚未复原之际,比较易罹患结核病。

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症状,《肘后方》最早作了详细记载,说主要症状为头面部与上下肢先发出像豌豆大小的疱疹,短期内即蔓延到全身,疱内含有白浆,疱不时破裂,不时又会发出新的。若不及时治疗,严重的多引致死亡,幸免于死而病愈者,面部将出现紫黑色、白色瘢痕。

对于脚气病,葛洪说其症状出现比较缓慢,最初下肢有微痛或麻木感,逐渐地两小腿肿胀,或者在站立与走路时都感到脚软无力。他特别提到小腹肿胀的脚气病更为危险,若不及时治疗,将引起心悸气急,以至死亡。当时虽然还不知道脚气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 B1 所引起,但已应用大豆、小豆、牛奶或羊奶等治疗,并提到以好豆豉浸酒饮服可以预防。现在已知,这几种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 B,确实比较易于被人体所吸收利用。这是医学史上最早有关脚气病的详细记载。

《肘后方》所写到的癞病,即麻风病,书中对它的初期症状作了一些描述,如开始时皮肤的感觉渐渐迟钝,或皮肤上感到有虫爬行的发痒,或体表出现赤黑色皮疹等。书中对沙虱病的描述,很类似现代医学中“恙虫病”的特点。

对某些疾病的检查与诊断,《肘后方》已有相当正确的记载。如检查浮肿症状的要点,指出“胫中满,按之没指”。所谓“胫”,通常指膝至踝部之小腿。”满”是肿胀。“胫中满”,是说小腿肿胀,以手指按压肿胀的小腿时,所按的部位会出现凹陷。书中还说到,对腹水症状的诊断依据是“腹内转侧有节声,此其候也”。对黄疸的诊断要点是根据患者眼白(巩膜)发黄,逐渐地出现面部及全身泛黄。并提出以小便解于白纸上,白纸即呈现黄颜色的现象。

人被疯狗咬伤后,狂犬病的潜伏期虽有短于十天以内者,但更常见者多为五六十天,甚至更长一些。《肘后方》写到,人被狂犬咬后,“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耳”。表明已认识到,疯狗咬人后,短期内虽未发生狂犬病,仍不能完全排除致病的可能,须经过一百天未出现症状,则不致发病。这个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

对于疾病的治疗,《肘后方》除记载药物外,采用针灸治疗的占了很大比重。如“灸肿令消法”写到:“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壮。”灸治霍乱吐泻处方中提到“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这是“隔蒜灸”及“隔盐灸”的最早文献记载。其他还介绍了按摩、冷敷、热敷、浸洗、涂擦、烟熏、吹吸以及醋疗等方法。书中记载了不少内服与外用的成药,如华佗虎骨膏、丹参膏、辟病散等,并首先以“成膏”“成剂药”称之。

《肘后方》所介绍的各科治疗的药物,很多疗效确实。如最早记载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现代科学实验证明,青蒿的抗疟作用优于西药治疟特效药奎宁。

水肿、腹水病人的饮食须“忌盐”,现在已为很多人所知,但是早在《肘后方》中,已经提出了水肿、腹水病人“勿食盐”的主张。并记载“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鳢鱼,佳也”。此外还建议吃羊肉、胡燕、鸭子、蛋黄等富有营养价值的多种食物。

中医学注重预防的观点,在《肘后方》里也有不少反映。例如在治疗传染病、胃肠道疾病的处方以及成剂药之中,有的属于预防。书中说,在平时或发生疾病流行的年月,全家人每月定期服用某些药,能收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此外,《肘后方》还引用了不少四世纪以前中医文献的资料,其中有些是原书后来已散佚者,后世却能从《肘后方》中窥见其一二。因此,这本一千六百年前的中医“急救诊疗手册”,在保存古代中医资料方面,也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肘后方》比较注意民间行之有效的医疗经验,书名不冠以黄帝”“神农”等称号,也不挂上扁鹊、仓公、医和、俞跗等古代名医的名字,作者自序说:“世俗苦于贵远贱近,是古非今,恐见此方无黄帝、仓公、(医)和、(扁)鹊、俞跗之目,不能采用,安可强乎!”这是作者对“是古非今”者的感叹和批评。当然,限于作者的历史条件,书中也有不少错误的内容,但其成就还是应予肯定的。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