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国文学源头,蕴含先民生活智慧》
《诗经:中国文学源头,蕴含先民生活智慧》
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书,你会选择哪本?
👍点赞高的回答,你肯定想象不到,它就是:
——《诗经》
很多人说不读《诗经》,不知中国人有多浪漫——
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让后世所有描写女子美丽的诗词都黯然失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门的时候,还是春风吹杨柳,归来时,已经是风雪路途长。寥寥几句,思念之情就跃然纸上。
.......
我们再读起这些文字,依然让人心旷神怡,忍不住拍案叫绝。
可2500岁的《诗经》,值得被记住的如果只是绝美诗句,那就大错特错了。
鲁迅曾说,“《诗经》——先民之生活,历史的痕。”
305首诗,所承载的内容,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多。
它是君王的“治国良方”,秦始皇、李世民用它治世理政;
它是文人的灵感源泉,李白、杜甫、苏轼从中借鉴作诗;
它是历代学子的必读教科书,孔子用它传业授道;
它是植物图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据于它.......
时至今日,它仍然被认定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可以说,它是每个家庭都值得备上的中国经典。
每个人都该读一读《诗经》
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在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很多人一本书都懒得看两次,可诗经却是值得一翻再翻的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诗经》作为2500多年中国文学的总源头,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我们每一个人骨子里的风雅、含蓄、浪漫,在《诗经》里都能找到答案。
想追又追不到女孩子的心境,“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思念爱人却追寻不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真的太美了,美到让人读过就忘不掉。
我们对情、对义、对人生的寻求,在《诗经》里都能看到影子。其中的为人处世、人情练达,完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参考范本。
为君子,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对亲情,要常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赠答他人之恩,要谨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爱情超美的样子,莫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有一种人生况味,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孔子把《诗经》列为儒家经典源泉,喊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在《诗经》里你可以认识不同的人,有征战四方的将军,有江河变赋诗的文人,有思乡的游子,有劳作的农民。
他们都在诗经里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酸甜苦辣,人生百态,成为历史永恒的一瞬。
它来自远古,却也把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珍重、质朴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