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致癌说不实,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葵花籽致癌说不实,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葵花籽是肿瘤的‘加速器’?”这个话题最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葵花籽生长速度快,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也有人担心,瓜子中的高盐分和香料会增加患癌风险。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
葵花籽的营养与风险:科学数据说话
首先,我们来看看葵花籽的营养成分。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每100克葵花籽仁含有:
- 热量:588千卡
- 蛋白质:20.7克
- 脂肪:50.7克(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0%以上)
- 碳水化合物:19.9克
- 维生素E:31毫克
- 铁:6.3毫克
- 锌:7.9毫克
- 钾:920毫克
这些营养成分表明,葵花籽确实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特别是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美国心脏协会(AHA)的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葵花籽的高脂肪含量也意味着它是一种高热量食品。如果摄入过多,确实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市面上很多瓜子在炒制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盐分和香料,这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健康隐患。
“瓜子致癌说”:真相还是谣言?
关于“瓜子致癌说”,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验证。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上海疾控中心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坚果摄入量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呈正相关。具体来说:
- 相比于不食用坚果的参与者,少量食用坚果的参与者,乳腺癌的复发率或转移风险降低45%;
- 经常食用坚果的参与者,乳腺癌的复发率或转移风险降低52%,死亡风险降低26%。
这表明,适量食用葵花籽等坚果,不仅不会增加患癌风险,反而可能对健康有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节制地食用。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孙浩指出,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增加患胃癌的风险。此外,大量嗑瓜子会伤到口腔黏膜和舌头黏膜,若同一伤口反复被瓜子摩擦划伤,会形成永久的黏膜疤痕,时间久了还可能恶变,出现口腔肿瘤。
如何健康地享用葵花籽?
既然葵花籽既有营养又有风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健康地享用它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控制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坚果摄入量为50-70克/周,即每日约10克。高脂血症患者、胆囊切除患者、胃病及肝病患者建议少吃或者不吃。
选择原味:尽量选择未被大量香料加工的瓜子,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香料。同时,要警惕长得太好看的瓜子,可能含有过多漂白剂等化学物的残留。
注意保质期:葵花籽一旦贮藏不当,会发生反潮霉变。如果只是受潮,没有变质,是可以食用的。预包装葵花籽应按照标签上的贮存方式保存。拆封后或散装葵花籽建议尽快食用。如果未食用完,应尽量排出袋中空气并用夹子密封,保存在干燥、阴凉处,最好3天左右内食用完。如果短期食用不完,可以在包装袋外再套一个自封袋密封,尽量赶走袋中空气,确认密封完全后放冰箱中保藏。
适时食用:别在睡前吃,易导致胃酸反流;腹泻时别吃,否则会加重症状。
细细咀嚼:吃瓜子不要不咀嚼就吞进去,否则容易划伤喉咙。
葵花籽的趣味知识
除了营养价值和健康风险,葵花籽还有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识:
种植历史:葵花籽原产于美洲,后传到欧亚大陆。目前,全球葵花籽产量约为5500万吨,主产区包括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和阿根廷等。我国是第四大葵花籽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主要以食用葵花籽为主。
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葵花籽象征着生命的繁衍、希望与好运,与爱情、婚姻有着密切的联系。梦见葵花籽,可能暗示着新的开始、好运降临或感情美满。
经济价值:葵花籽不仅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还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葵花籽油亚油酸含量高,有益健康,价位适中,目前已成为全球生产、消费和贸易增速最快的油脂品种之一。
互动环节:你真的会吃瓜子吗?
为了检验大家对葵花籽的了解程度,这里有一个小测试:
葵花籽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碳水化合物 D. 维生素每天推荐的葵花籽摄入量是多少?
A. 10克 B. 20克 C. 30克 D. 40克葵花籽的高盐分与哪种癌症有关?
A. 肺癌 B. 胃癌 C. 肝癌 D. 肠癌葵花籽油最适合哪种烹饪方式?
A. 煎炸 B. 炒菜 C. 凉拌 D. 烧烤葵花籽的原产地是哪里?
A. 亚洲 B. 欧洲 C. 美洲 D. 非洲
答案:1.B 2.A 3.B 4.C 5.C
通过这个测试,相信你对葵花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记住,适量食用、选择原味、注意保质期,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保持健康。所以,下次当你拿起一包瓜子时,不妨先想想这些小贴士,让每一次“嗑瓜子”都成为一次健康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