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专家解读:如何读懂你的验血报告?
三甲医院专家解读:如何读懂你的验血报告?
在日常体检中,验血是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面对密密麻麻的验血报告单,很多人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指标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请专家来解读一下验血报告中最关键的几个指标。
血常规三大关键指标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助理研究员王斐指出,血常规报告虽然项目繁多,但主要可以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个部分,抓住每个部分的关键指标即可。
红细胞部分:血红蛋白是关键
血红蛋白负责输送氧气。如果血红蛋白降低,可能存在各种生理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贫血,如急慢性失血、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物质缺乏、血细胞破坏等;如果血红蛋白升高,可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或造血系统增殖性疾病,或者剧烈运动后饮水过少、排汗过多等。如果指标异常,建议先到血液科明确病因。
白细胞部分:计数和分类是重点
白细胞计数反映了身体的免疫功能。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可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烧伤、创伤、急性大出血、白血病、淋巴瘤等;如果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降低,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肿瘤化疗、射线损伤等。
白细胞5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5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中有不同的表现。如常见的病毒性感冒,多表现为淋巴细胞升高,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而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另外,剧烈运动、饮酒、女性生理期、妊娠期都可能导致白细胞生理性升高,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如果白细胞计数结果或分类情况偏离参考范围太多,建议根据临床症状就诊对应科室。
血小板部分:关注计数指标
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如果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是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血小板计数降低,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计数指标异常,建议先到血液科就诊,明确病因。
血红蛋白:重要指标的深度解读
血红蛋白测试用于测定红细胞中一种蛋白质的含量。如果血红蛋白测试显示您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应有水平,则提示一种称为贫血的状况。贫血原因包括某些营养素水平偏低、失血和一些慢性疾病。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如下:
- 男性为 13.2 至 16.6 克/分升。
- 女性为 11.6 至 15 克/分升。
儿童的正常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正常血红蛋白水平的范围可能会根据医疗实践的不同而略有变化。
低于正常结果
如果您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则说明您患有贫血。贫血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病因。病因可能包括:
- 缺乏某些营养素。例如,您的铁水平可能偏低(也称为铁缺乏症)。您也可能有维生素 B-12 水平偏低(也称为维生素 B-12 缺乏症)。叶酸盐水平也可能偏低(称为叶酸盐缺乏症)。
- 出血。您可能有经血过多或消化系统出血。
- 影响骨髓的癌症,例如白血病。
- 其他与贫血有关的状况。这些可能包括肾病、肝病或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一种被称为地中海贫血的遗传性状况。这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偏低,但红细胞正常。
高于正常结果
如果您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则可能的原因包括:
- 骨髓癌。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即骨髓制造过多的红细胞。
- 不属于癌症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肺病、过度运动导致的脱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大量吸烟、烧伤和睡眠呼吸暂停。使用一种称为红细胞生成素的表现增强药物也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
其他重要指标
除了血常规指标外,验血报告中还包括一些重要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
肝功能指标
-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范围为男性8-38 U/L,女性6-34 U/L。
-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范围为男性12-78 U/L,女性10-48 U/L。
- 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为0.2-1.2 mg/dL。
- 碱性磷酸酶(ALP):正常范围为30-120 U/L。
- 白蛋白:正常范围为3.4-5.4 g/dL。
肾功能指标
- 血肌酐:正常范围在男性为 0.74-1.35 mg/dL,女性为 0.59-1.04 mg/dL。
- 尿素氮(BUN):正常范围在8-20 mg/dL。
- 血尿酸:正常范围在男性为 3.4-7.0 mg/dL,女性为 2.4-6.0 mg/dL。
如何正确看待异常指标
专家提醒,验血报告中的箭头并不一定意味着异常。如果没有临床症状,且数值在参考范围上下限波动,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参考范围是基于95%的健康人群,还有5%的健康人群不在这个范围内。只需定期关注并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复查即可。
如果数值偏离参考范围太多,或者自己本身有相关症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总之,验血报告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但解读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不能仅凭单一指标就下结论。如果有疑问,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