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助力债市下行,2025年债市机遇与风险并存
降准降息助力债市下行,2025年债市机遇与风险并存
2024年,中国债券市场在宏观经济弱修复和货币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整体呈现震荡走强态势。展望2025年,债市仍具配置机会,但需关注政策节奏和市场波动。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债市表现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2024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并对2025年市场走势进行展望。
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处于弱修复进程中,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在此背景下,央行加快降准降息步伐,维持资金面平稳,推动通胀水平基本保持平稳。
宏观经济持续复苏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处于弱修复进程中。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如需求相对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就业增收承压等,但中国经济展现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
2024年中国央行坚持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通过降准降息等措施,释放流动性,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综合融资成本,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央行持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了逆周期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降准降息措施
2024年,中国央行加快了降准降息的步伐。央行确立了7天逆回购为主要政策利率的低位,同时多次下调该政策利率,并间接影响、引导中期借贷便利(MLF)、LPR等下行。此外,央行也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大量长期流动性。
图1:2024年以来市场利率不断下行
通胀水平低位改善
2024年前三季度核心CPI持续走弱,PPI小幅冲高后回落。2024年四季度,整体通胀水平有小幅改善。核心CPI受消费等刺激因素影响保持弱复苏趋势,但PPI走势受到工业企业盈利情况改善和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仍处于负值区间。
图2:通胀持续低位改善
债市表现回顾
利率债
2024年,中国利率债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走强的态势。在经济预期相对走弱、货币政策宽松等核心驱动因素的影响下,利率债收益率显著下行。上半年投资者持续对宽松预期定价,带动收益率快速下行。三季度以来,央行大幅降准降息操作,继续带动收益率的陡峭化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0%至2.60%区间下行至1.70%以下,而短债收益率受资金面影响下行幅度更为显著,1年期国债从年初的2.10%至2.15%区间下行至0.90%左右。
从全年收益率走势来看,政策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短期的利率回调。年中前后央行对债券收益率下行趋势的关注,以及9月和10月以来中央各部委政策发布会密集召开,各类增量宏观政策高频发布,经济刺激不断加码,这些都在对应时点造成了收益率一定幅度的上行调整。
图3: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
信用债
信用债当中相对高收益资产稀缺的格局延续,票息价值凸显。2024年前三季度,信用债市场收益率震荡下行。1—7月在优质信用资产较为稀缺影响下,收益率下行较为顺畅,信用利差压缩至历史低位。然而,从8月开始,市场扰动因素增加,包括利率新低后机构止盈情绪升温,宏观政策取向更为积极,以及权益牛市下居民风险偏好提高等因素,导致信用市场出现较大调整,信用利差走阔。
2024年信用债的总发行量与净融资量均小幅上升,然而净融资额增长主要集中在产业债,城投债净融资额持续为负。
在城投债净融资受限、广义基金需求旺盛的供需矛盾下,信用债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优质资产稀缺格局。特别是在二季度禁止手工补息后,理财规模明显扩张,信用市场演绎较为极致,各等级信用利差及期限利差均压缩至历史相对低位,低等级长久期信用利差也明显压缩。
图4:信用利差震荡加大
2025年债券市场策略与展望
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经济持续复苏,政策更加积极
展望2025年,在稳增长诉求增强、宏观政策加码背景下,国内需求有望稳步修复。此外,货币政策时隔多年再次定调适度宽松,全年有望进一步实施降准降息。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在美国大选落地后略有减少,重在应对2025年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投资策略:关注政策节奏 降低组合波动
利率投资策略
2025年,债券市场重点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赤字管理、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地方政府债额度及用途、货币政策落地节奏和幅度等影响因素。预计2025年财政政策将在2024年基础上继续加力,赤字率有望提升,地方政府债额度及用途均有望进一步放开。货币政策方面,出于尽早实现刺激效果,以及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等考虑,2025年上半年降准降息的概率相对更高,我们将关注相关政策给市场带来的机会。
信用投资策略
2024年信贷增量有所放缓,客观上加剧了缺资产的情况。在经历了2024年四季度的大幅调整后,当前各等级信用利差多回调至年内高位,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但受宏观基本面修复、政策变化、机构负债端不稳定性提升等因素影响,2025年信用债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的风险仍然存在,重点关注中短久期信用债,以尽可能获取确定性较高的收益,降低组合波动。
主要风险与挑战
展望2025年债券市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因素、市场行为和负债端变化等多个方面,均有可能出现对债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变化,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货币政策和降息被过度交易,超预期空间被过度消耗
2024-2025跨年行情中利率下行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市场普遍对货币政策预期过早、过度定价。货币政策空间在债券定价中被过度消耗,一旦实际降息幅度不及预期,可能会造成债市利率的趋势性反弹。
刺激政策落地的不确定性
2025年财政政策加力有确定性,如果财政发力依旧主要作用于化债,对宏观经济仍主要起到疏通堵点的作用非直接刺激,则对债市冲击相对有限。但若后续财政在化债之外,快速加强对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等方面的刺激,可能会对经济形成更强驱动,并进一步引发利率回调。
价格修复可能支撑名义利率回升
通胀相关指标在2024年四季度出现回升的迹象,若价格修复能够持续,则有望支撑名义利率,可能会造成债市利率的趋势性反弹。但是在关键经济指标未发生明显好转前,单纯的价格修复,可能无法改变收益率低位横盘的走势。
低票息环境下波动可能加大
债券市场追逐资本利得的本质是提前兑现未来票息,故相对较高的票息支撑了债券市场多空双方共同的盈利空间。若票息过低,叠加过度追逐资本利得,可能会导致收益率双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