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活血调经的常见中药材
益母草:活血调经的常见中药材
益母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益母草的植物学特征、药用价值以及具体的食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传统药材。
益母草简介
益母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植物学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cm。茎直立,单一或有分枝,四棱形,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叶柄长0.58cm。一年生植物基生叶具长柄,叶片略呈圆形,直径48cm,59浅裂,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叶有短柄,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再3裂,两侧裂片再12裂,最终片宽度通常在3mm以上,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最上部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被糙伏毛,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具花815朵;小苞片针刺状,无花梗;花萼钟形,外面贴生微柔毛,先端5齿裂,具刺尖,下方2齿比上方2齿长,宿存;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912mm,外面被柔毛,上唇与下唇几等长,上唇长圆形,全缘,边缘具纤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倒心形;雄蕊4,二强,着生在花冠内面近中部,花丝疏被鳞状毛,花花2室;雌蕊1,子房4裂,花柱丝状,略长于雄蕊,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形,上端较宽而平截,基部楔形,长约2.5mm。花期69月,果期710月。
食用方法
益母草粥:以益母草嫩茎叶和粳米为主料,加入调料如精盐、葱花、生油等煮成粥。具有活血祛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疳积、痔疾等症状
益母草炖鸡:将益母草与鸡肉一同炖煮,可以加入姜、葱、盐、胡椒面等调料。这种食用方法不仅能够发挥益母草的药效,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益母草煲鸡蛋:将益母草和鸡蛋一起煲煮,可以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这种食用方法简单,适合在家自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