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颠覆传统认知:毛主席为何称秦始皇“无人能及”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4: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颠覆传统认知:毛主席为何称秦始皇“无人能及”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一方面,他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功绩卓著;另一方面,他焚书坑儒、实行暴政的形象也深入人心。那么,这位千古一帝究竟该如何评价?让我们来看看毛主席的观点。

中国封建时期有过494位皇帝,其中秦始皇要属最难评价的一个。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功劳很大,但后世对他却往往多言其暴戾荒淫,焚书坑儒,骂了他几千年。

毛主席一生之中,也多次评价过秦始皇。年轻的教书时期,到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都多次花费笔墨评价,其中不少地方,都颠覆了前人的观点。


(秦始皇)

一、中国封建君主没人超过他

毛主席一生都很喜欢读书,从青年时期到老年时期都没放弃过读书。据毛主席晚年专职的图书服务管理员徐中远回忆,毛主席一生读的书超过10万卷,其中晚年最爱读的是《二十四史》,史学造诣深厚。

后来有人将毛主席生前对历代帝王宰相的评价,整理成了一本《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毛主席横纵对比历代帝王之后,对秦始皇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徐中远)

大家对于秦始皇的印象,一般就两点,好的一面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坏的一面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行暴政。如果大家仅仅能记住这些,或许就会比较疑惑,凭什么中国494位皇帝中,就秦始皇能被称作千古一帝?唐太宗汉太祖同样统一了中国,并且还不像是秦始皇一样有那么负面评价,为何比不上秦始皇呢?

这主要还是因为很多人站的角度不同,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就会忽略一些重要的背景。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时期,从奴隶制社会到后来的封建社会,清朝被推翻,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次都会有人站在这些关键的节点之中。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被大家所铭记,但奴隶制社会是被谁推翻的,很多人却没什么印象。这个人自然就是能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都还是奴隶制社会,国家实行分封制度,王公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土地归君王所有。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翻奴隶制社会,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让中国进入到了封建社会时期。

纵观全球人类发展,都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时期。秦始皇作为推动这一历史制度转变的君王,自然能够名垂千古。


(奴隶制社会时期的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一改前朝奴隶制度的弊端,不再将权力分给诸侯,而是实行中央集权。“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刻在传国玉玺之上,自秦始皇后,中国千百年来400多位皇帝,想的都是一件事:统一中国!

由于秦始皇之后,中国没有太过长久的分裂,可能大家对此都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这但大家可以将目光放到欧洲,欧洲大陆比中国大不了多少,曾经有过许多强大的帝国,但如今却四分五裂。比如奥匈帝国,就在后来一分为三,再也没能统一。


(四分五裂的欧洲)

二、秦始皇被忽略功绩

秦始皇除了将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带进了封建社会之外,对中国的发展还有许多的极大的益处,这些益处不管大家是站在个人角度,还是站在关注国家高层的角度,都能够看见。

1958年,毛主席曾在黄河水利问题上发表看法:“当年齐桓公九合诸侯,订立五条盟约,但水利一条,行不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行得通。”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将车同轨、书同文,让国内得以更好地发展。如水利等重大工程,黄河流经多个诸侯国,在当时严重缺乏生产力的年代,根本无法统一搞好水利工程,各国利益纠缠不清,上游涝的涝死,下游旱的旱死,只会让老百姓受苦。

(郑国渠)

秦朝后来统一后,兴修了三大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以及灵渠,极大便利了老百姓。

除此之外,当初秦朝的郡县制度、律法等,直至今日,不少思想还有今人可学习的地方。

站在宏观角度来说,推翻奴隶制度,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秦始皇对中国的贡献是极大的。由于中国较早地进入了封建时期,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早年间中国的发展一直都是有所领先,因此才有后来的“天朝上国”红利。


(秦始皇)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评价秦始皇时,喜欢把秦始皇和孔子进行比较。认为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子想用自己的儒家学说治国,太过理想化,终其一生没能实现。而秦始皇却实实在在地去做了,并且还做成功了,推崇以法治国。

可见秦始皇是个实干派,并且眼光也长远,如今的世界也是以法治治国。

后来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也尝试过推崇不同学派,汉文帝汉景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虽然出了个文景之治,但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十分有限。


(秦始皇)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宋朝推崇重文轻武,都是怕权力被分,后来宋朝还被外族欺负,守成尚且艰难,最终导致亡国。从某些程度上来说,这些君主不仅没能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对社会整体发展反而有抑制作用。

当年毛主席写下一首《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的诗,劝诫郭沫若不要一味批评秦始皇,秦朝的政法以及制度,将中国带进了封建时期,功绩是很大的,应该学习一下这些好的方面。

(毛主席写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三、毛主席对秦始皇的负面点评

秦朝二世而亡,这样一个短命的王朝,后来的历朝历代都会在秦朝身上吸取亡国教训,毛主席自然也对秦始皇做过不少负面的点评。

著名秦汉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就曾提到过毛主席对秦始皇的评价。毛主席除了对秦始皇的一些赞誉外,对秦始皇晚年梦想长生、到处巡游有着不少批评意见。并且提到过陈胜吴广起义时,对秦始皇晚年的暴政也有过批判。

(毛主席看报纸)

秦朝灭亡的原因,不少人都有过解析,其实无非就是几个方面,一从政治方面来说,秦统一六国速度太快,六国和秦朝的敌对势力较多,明里暗里都在对抗秦朝,让秦朝统一之后的工作非常不好做,15年时间还没彻底安定下来,就被推翻了。

二是从经济文化方面来说,秦朝在统一后,迅速实行大量新政,改革措施也有一定缺陷,短时间内就分完了老牌贵族阶层的蛋糕,惹了众怒。并且由于新政实施,国内经济动荡不已,还没安定下来,就是接连的暴政,让老百姓和贵族都想反抗秦朝,最终15年光速亡国。

除了亡国方面的教训外,毛主席其实也提到过民间传得最多的秦始皇的罪状:焚书坑儒。这方面毛主席是用辩证眼光来看待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烧的都是秦朝的禁书,而不是所有的书,坑儒也是杀的那些迂腐反对秦始皇的儒生,其实只有几百人。


(百家争鸣)

不过由于得罪的是读书人,自然遭到了后世代代读书人的口诛笔伐。站在当时秦始皇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没有太大的错误,毕竟需要短时间内让社会安定下来,这是一种最快的方式。

而毛主席觉得秦始皇这样做最大的问题,则是在他将百家争鸣的局面给破坏掉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