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马达加斯加:非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
揭秘马达加斯加:非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
在非洲东部的印度洋上,有一颗璀璨的“印度洋明珠”——马达加斯加。作为非洲第一大岛,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因其人口构成而显得与众不同。在这个岛上,黄种人与黑种人的混血后代构成了主要居民,使得马达加斯加成为非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
历史溯源:黄种人如何来到非洲
马达加斯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当时第一批人类定居者来到这个岛屿。这个岛屿的历史充满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包括非洲、阿拉伯、欧洲和亚洲的文化。马达加斯加的文化是多元且独特的,反映了马来人、非洲人、阿拉伯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等多种民族的影响。马达加斯加的音乐、舞蹈和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独特的文化融合
马达加斯加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少有的亚太文明与非洲文明相遇、融合之地。岛上居民由漂洋过海而来、说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和来自东非大陆、说班图语族语言的人融合而来,形成十多个民族。
马达加斯加全国人口约3000万,其中属于黄种人的伊麦利那人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此外,还有印度裔、巴基斯坦裔和华裔在此定居。所以,在这个非洲大岛上,常能看到亚裔面孔。
伊麦利那人的祖先在中部高原定居,精耕细作,种植水稻,曾建成岛上粮食产量最高、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于19世纪初统一全岛,建立马达加斯加王国。1896年,马达加斯加岛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马达加斯加重获独立。
马达加斯加语正是以伊麦利那语为核心形成的,是岛上的通用语言。与这一语言关系最近的语言分布在今天加里曼丹岛南部巴里托河流域。可以遥想当年,伊麦利那人的祖先从位于东南亚的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一带,乘船驶向六七千公里外的马达加斯加。
经过上千年的人口流动和语言、文化交融,如今的马达加斯加人保有一些不同于非洲大陆的习俗。例如,马达加斯加人餐餐吃大米。2007年,袁隆平院士的团队来到这里,指导发展杂交水稻,帮助该国成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非洲国家以及第一个实现杂交水稻全产业链发展的非洲国家。在经济支柱农业受自然灾害等影响越发脆弱的情况下,马达加斯加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通过鼓励外商投资、建立旅游学校、提高航运便利度、改革签证制度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
马达加斯加人崇拜和尊重牛,认为它是勤劳和财富的标志。广大农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牛,用它耕田、拉货。牛也是婚丧仪式上宴客的食物来源,是财力的体现。
贫困与发展的困境
尽管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储量居非洲首位的石墨等矿产资源,但由于自然和社会等原因,马达加斯加经济长期落后,基础设施缺乏。安德里·尼里纳·拉乔利纳2019年1月出任马达加斯加总统后,大力推动能源、农业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中资企业与该国政府达成公路、水电站、数据中心等基建合作项目。中方还与马方签署了哈努马法纳水电站项目优惠贷款框架协议,助力该国解决供电难题。
在经济支柱农业受自然灾害等影响越发脆弱的情况下,马达加斯加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通过鼓励外商投资、建立旅游学校、提高航运便利度、改革签证制度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
长期以来,仅少数旅行达人和动植物爱好者来到马达加斯加“探险”。数据显示,该国国际游客里近半数为独行客,平均逗留时长约20天,属于深度旅游的背包客。其他岛国则一般吸引以家庭、情侣为主的中短期休闲度假游客。
未来的希望
马达加斯加具有许多“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旅游资源,与其他海岛旅游目的地形成鲜明错位。马达加斯加政府努力扬长避短,对潜在市场开展宣介活动。2023年,马达加斯加作为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旅游博览会的主宾国和波兰波兹南旅游博览会的伙伴国在会上亮相;马达加斯加旅游部在20种国际杂志上介绍本国旅游特色,还组织了93家旅行社参加旅游交流活动,以加强与业内人士联系,探索与外界合作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
2023年,马达加斯加接待外国游客近26万人次,比2022年几乎翻倍。据《悦游》报道,多家豪华邮轮公司已将该岛列为2024年航程停靠点。在6月举行的马达加斯加国际旅游展销会上,总统拉乔利纳表示,计划新建15家五星级酒店,以满足游客需要。
马达加斯加旅游联合会表示,随着国际游客数量的增加,该国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复苏。政府计划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马达加斯加的发展之路仍充满挑战。除了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外,该国还面临着政治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考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马达加斯加需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作为非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人口构成上,更体现在其多元融合的文化传统中。这个神秘的岛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期待着这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在未来能够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