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襁褓到期颐:中国古代人的年龄称谓体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襁褓到期颐:中国古代人的年龄称谓体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3886162_12112440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年龄段有着独特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细致划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年龄称谓。

儿童

1、汤饼:
指出生三天的婴儿。古时有个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时会邀亲友吃汤饼。

2、襁褓:
不满周岁的婴儿。襁褓(qiǎng bǎo)原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垂髫:
指7岁的女孩和8岁的男孩。

4 总角:
9—14岁儿童的泛称。古代9-14岁的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男子

1、舞勺之年:
指13—15岁的男孩。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勺是一种乐舞,古代未成童者习之。

2、舞象之年:
指15—20岁的男孩。“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是成童的代名词。出自《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3、束发之年:
又称束发。也指15—20岁的青少年。束发就是将头发束起来。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就束发为髻(jì),叫成童;20岁时行冠礼,叫成年。

4、弱冠:
指20岁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身体还不壮实,所以称做弱冠,后来泛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女子

1 、金钗之年:
指12岁的女孩。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岁就要带金钗,所以金钗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岁。金钗之年的典故出自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2、豆蔻年华:
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及笄之年:
指15岁的女孩。汉族女子在15岁时举行笄(jī)礼时取字。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

4、待年:
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老人

1、杖家之年:
指50岁的男子。意思为年过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出自《礼记·王制》。

2、杖乡之年:
也称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指60岁的男子。意思是年过六十可以在乡邑里拄拐杖。

3、杖朝之年:
指80岁的男子。意思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上朝见天子的时候也可以拄着拐杖了。这是周礼,以老为尊。

4、黄发:
指长寿老人。老人一般白发,而白发转黄是长寿的特征。

在家谱中,不同年龄段的称呼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致入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

儿童

  • 汤饼:指出生三天的婴儿。
  • 襁褓:不满周岁的婴儿。
  • 初度:满周岁的婴儿。
  • 生小:幼年。
  • 孩提:2—3岁的儿童。
  • 垂髫:7岁的女孩和8岁的男孩。
  • 教数之年:9岁儿童。
  • 黄口:10岁以下儿童。
  • 外傅之年:10岁儿童。
  • 总角:9—14岁儿童的泛称。

男子

  • 舞勺之年:13—15岁的男孩。
  • 舞象之年:15—20岁的男孩。
  • 束发之年:15—20岁的青少年。
  • 弱冠:20岁的男子。
  • 而立之年:30岁的男子。
  • 不惑之年:40岁的男子。
  • 旷夫: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 冠者:成年人。

女子

  • 金钗之年:12岁的女孩。
  • 豆蔻年华:十三四岁的女孩。
  • 及笄之年:15岁的女孩。
  • 碧玉年华:16岁的女孩。
  • 桃李年华:20岁的女子。
  • 花信年华:24岁的女子。
  •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

老年人

  • 杖家之年:50岁的男子。
  • 杖乡之年:60岁的男子。
  • 杖国之年:70岁的男子。
  • 杖朝之年:80岁的男子。
  • 耄耋之年:70—90岁的老人。
  • 鲐背之年:90岁的老人。
  • 期颐之年:100岁的老人。

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细致划分,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