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越剧:从田头歌唱到艺术瑰宝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3: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越剧:从田头歌唱到艺术瑰宝

越剧,这个发源于浙江嵊县的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历经百年沧桑,如今已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最初的田头歌唱到如今的全国性大剧种,越剧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

01

从田头歌唱到戏曲艺术

越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52年,浙江嵊县马塘村的贫苦农民金其炳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曲调,即〔四工合调〕。起初,唱书是农民劳动之余的自娱自乐,后来发展成农闲时讨年糕、粽子的谋生手段,再后来出现半农半艺、带有职业性的落地唱书和走台书。

1906年春节期间,唱书艺人分别在浙江於潜县乐平乡外伍村和余杭县陈家庄进行了分角色演出的初次尝试,3月27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在嵊县东王村用稻桶、门板搭成的草台上正式以戏曲形式演出,一个新的剧种从此诞生了。

小歌班诞生后,从嵊县向邻近的绍兴、宁波一带流布。1910年进入省城杭州。1917年5月13日,初次进入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粗糙简陋,观众寥寥,不足一月即结束,以后又有三班小歌班艺人来上海。在几经失败后,艺人们注意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艺术上有所提高,并集中了几乎所有较知名的演员,编演了一些有自己特色、引人入胜的新剧目,如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编为连台本戏,又如编演了《孟丽君》,移植了东阳班(也就是婺剧)的《碧玉簪》。这些剧目,正应和了五四运动后争取女权和男女平等思潮的兴起,因而受到观众欢迎。为了适应城市环境并在竞争中生存,迫切需要变革,改变剧种过于简陋的状况,提高艺术水平。1921年上海升平歌舞台组成了越剧史上第一支专业乐队,用丝弦演奏取代人声帮腔接调,因板胡定弦为1—5两音,在工尺谱上是“正”、“宫”,故称〔正宫调〕,简称“正调”,从此〔丝弦正调〕成了男班的主腔,并初步建立起板式变化体的音乐框架。

02

流派纷呈:越剧艺术的黄金时代

越剧在上海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艺术上的革新,更催生了多个流派的诞生。其中,徐派作为越剧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深远。

徐派艺术的创始人徐玉兰,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富有激情的表演风格,开创了越剧小生行当的新天地。她的代表作《北地王》《追鱼》等剧目,至今仍被广为传唱。徐派艺术的特点在于唱腔高亢激昂,富有激情,表演风格奔放洒脱,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丰富了越剧的表现力,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喜爱。

03

传承与挑战:越剧的现代困境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越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观众的流失、传统艺术形式的吸引力下降、以及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都让越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以富阳越剧团为例,这个成立于1954年的专业剧团,见证了越剧的辉煌与变迁。剧团巡演足迹遍及鄂、粤、鲁、赣、苏、浙、沪、皖等地,多个剧目被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拍成戏曲电视剧,深受好评,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戏剧赛演活动中荣获优秀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等多个奖项。尽管如此,剧团仍面临着人才流失、资金短缺等问题,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吸引年轻观众,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04

创新与发展:越剧的未来之路

面对挑战,越剧界也在积极寻求突破。一方面,通过传习社、艺术院校等方式培养新人,传承艺术精髓;另一方面,也在尝试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如加入交响乐伴奏、运用现代舞美技术等,以吸引年轻观众。

2024年,富阳越剧团将迎来70周年华诞。为庆祝这一重要时刻,剧团正面向社会征集老照片、视频资料,计划制作纪念画册,并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越剧艺术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越剧,这门承载着江南水乡灵秀之气的艺术瑰宝,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它不仅是一种戏曲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越剧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继续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