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长双歧杆菌治疗肠炎的新突破
专家推荐:长双歧杆菌治疗肠炎的新突破
2024年8月,在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年会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陈烨教授特别推荐了长双歧杆菌在治疗肠炎中的应用。这一推荐不仅体现了专家对长双歧杆菌疗效的认可,也反映了益生菌治疗在炎症性肠病(IBD)领域的最新进展。
长双歧杆菌:治疗肠炎的新希望
长双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近年来在治疗肠炎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浙江大学毛峥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发表的研究显示,通过人工酶武装的长双歧杆菌能够有效缓解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
作用机制:多管齐下修复肠道
长双歧杆菌治疗肠炎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抗氧化应激:炎症性肠病与肠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长双歧杆菌能够清除肠道内的活性氧(ROS),减轻炎症反应。毛峥伟教授的研究发现,人工酶武装的长双歧杆菌具有强大的ROS清除能力,优于其他抗氧化剂。
促进肠黏膜修复:长双歧杆菌能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受损黏膜的修复。研究显示,经过人工酶修饰的长双歧杆菌在炎症性结肠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靶向性,有助于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调节免疫反应:长双歧杆菌通过调节肠道免疫环境,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研究发现,人工酶武装的长双歧杆菌能够有效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肠道免疫微环境。
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长双歧杆菌能够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显示,长双歧杆菌显著提高了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毛峥伟教授团队在小鼠和犬类炎症性肠病模型中测试了人工酶武装的长双歧杆菌。研究发现,这种改良型长双歧杆菌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
- 优于传统药物:在DSS诱导的小鼠模型中,长双歧杆菌联合人工酶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临床药物。
- 改善症状:能够有效缓解体重下降、腹泻和便血等症状,改善疾病活动指数(DAI)。
- 恢复肠道结构:促进结肠长度的恢复,改善肠道病理结构。
- 调节菌群: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有益菌的丰度。
未来展望
尽管长双歧杆菌在治疗肠炎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陈烨教授指出,未来肠道微生态研究可能在三个方向取得突破:疾病预测和新型标志物发现、新技术应用(如粪菌移植和微生物组编辑)、新一代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研发。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长双歧杆菌有望成为治疗肠炎的重要手段。对于饱受肠炎困扰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然而,在使用任何益生菌治疗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