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价格暴跌超50%,行业专家:市场仍有潜力
牛蛙价格暴跌超50%,行业专家:市场仍有潜力
牛蛙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12元/斤跌至5.2元/斤,整个产业链陷入亏损漩涡。面对困境,深耕牛蛙产业13年的广东恒源饲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慰冰,对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给出了独到见解。
从去年6月至今,主流厂家收购价格屡遭遇“滑铁卢”,从12元/斤跌至5.2元/斤,中间跌幅高达6.8元/斤。现金蛙价格也受其波折,进入低价混乱局面。许多地区不时出现拆除、禁养牛蛙的情况,大量拆迁蛙在冲击着市场,对价格也有不小影响。
同时,受信心影响,今年养户的投苗积极性锐减,甚至在苗种中心澄海,当地多家大型牛蛙育苗场已经关停,从苗种到饲料再到养户,产业链正处于亏损漩涡里,不断清除出被迫淘汰的“玩家”。
作为一家深耕牛蛙产业13年的饲料企业,恒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形成了种苗—饲养—回收—加工—销售的成熟牛蛙产业链,目前,恒源饲料年产能达10万吨,并且配备完善的牛蛙回收体系,总经理林慰冰更对牛蛙行业有着深刻认识,希望在行业共艰难下,为广大养殖户、产业链企业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牛蛙真实行情究竟如何?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牛蛙行业现在究竟什么状态?还有希望吗?
林慰冰:不可否认,今年牛蛙全行业都在亏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情况。现在不像以前那种小打小闹的玩法,养户基本都是规模场地,大公司还有工厂化养殖,一旦步入泥潭都是大量损失,难以承受。这就导致很多人持悲观态度,失去信心,极端者还有唱衰行业态势。
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牛蛙产量现在号称是增长了30%-40%,破百万吨,但我们基本没看到哪些是烂在池塘里死掉,终究还是能卖掉,这足以说明它的市场潜力还很大,这个产业依旧是大有希望的。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有人说,就一些冷清的档口可以看到,牛蛙流通量在减少,卖不动,您如何看待这一言论?
林慰冰:我个人认为牛蛙流通总量其实是在增长的。当销售面积广了,单一市场的销售就会下降。好比说原来一个批发市场只有10家档口,一个档口原来是卖1万斤,而现在变成20家,每家卖七八千斤,单从档口来说是有下降,但是所创造的是销售面积更广。
以此类推,原本牛蛙可能只卖10个省,但分布在各地的档口增多了,可能就要卖到20个省。通过这些大面积铺开,牛蛙的总销量其实是增长的。销量差的反馈对于某个批发市场来说确实如此,但现在批发市场多了,吃的人也多了,总量其实都上来了。
这也得益于牛蛙的群众基础比较好,男女老幼都有吃牛蛙,而且无论哪个民族,从南到北都有吃牛蛙,你甚至能在西藏、新疆也见到它,这说明现在牛蛙的销售布局十分广泛,市场也足够广阔,牛蛙的销量自然有所保障。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今年牛蛙的实际投苗情况如何?
林慰冰:今年投苗以及小四脚牛蛙减少了三成以上,原因有很多,包括很多场地因为地方环保政策不允许投苗。有些蛙场虽然还没被拆,但由于现在政府政策不明朗,说不准哪天就来一纸公文,要你拆迁撤场。受恐慌心理影响,养户投苗的积极性有所下滑,想着手上的牛蛙出完就躺平。
而且大部分养户已经没有足够资金在手,因为亏得太厉害了。现在养活牛蛙不是光靠投苗就行,背后的配套包括动保、饲料都需要资金投入,但目前牛蛙价格还没有起色回暖。以目前的投苗以及牛蛙销售来看,苗可能是供大于求。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牛蛙价格什么时候才能上去,“病因”究竟在哪?
林慰冰:从往常规律来看,现在到六月份价格肯定会有所上升。但考虑到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太景气,之前被称为“夜宵神器”的牛蛙,现在出现在夜宵市场的机率都有所降低了,消费低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还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政策压力导致大量蛙场拆迁,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没有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进展。拆迁的结果导致有些原本不属于这个季节上市的牛蛙被强制性上市,这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清明节和白露节,对于养蛙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因为这个阶段属于病害高发期,牛蛙如果有品质偏差的趋向时,养户就必须提早将其上市,否则就会有损耗,增加养护成本。如果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某些极端经济或政策可能会扰乱市场,价格受到冲击也很正常,现在这种行情谁都说不准价格能多久升上高位。
但不要过于悲观,牛蛙这两年的需求量很大,下半年涨回十几块一斤也是有可能的。我用105和95两个数字来举例,如果需求量是95%,那么供需关系就会一直缺这5%,一直缺货;如果需求量是105%,那么供需再怎么变化都是过剩的。
而且现在牛蛙的存塘量其实没有大家传得那么夸张,并不是很多。目前价格已经跌到谷底,现金蛙都到4块/斤了,涨是肯定会涨的,主要是涨多少的问题。
企业未来需精细化分类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在饲料和流通的布局应该如何“协同”?
林慰冰:牛蛙区域不同,气候也不同,牛蛙上市时间也有所不同。从企业经营来说,需要考虑区域牛蛙上市供应量布局,即在哪个季节需要那区域供应多少牛蛙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每个区域的可供上市销售牛蛙情况,不能过度集中某个区域的供应量。否则,牛蛙集中上市压力会很大,压力终究要转移到市场。
饲料从过去只谈销量这个观念,也要转变为不止要谈销量更要注重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改变。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预制菜的浪潮牛蛙也不可避免。有人说它就是一个稳定器,既可以为牛蛙基本盘托底,也可以稳固养殖和市场两头,您怎么看?
林慰冰:预制菜在消化市场流通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我们的牛蛙在市场过剩时,我们可以集中预制菜力量去消灭过剩,而不是让它们在市场上捣乱价格,预制菜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成熟。
我始终认为牛蛙预制菜的未来是光明的,预制菜才是未来的趋势。随着现在90后00后主导消费趋势,市场变得愈发年轻化,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去水产批发市场买回家煮,而是倾向更快捷、方便、标准化的速成预制菜。
而且现在的预制菜越来越受到严格的安全监管,不再是以前那种小作坊无标准模式,未来的预制菜必然代表着健康方向。恒源自己的预制菜从去年8月就开始投产,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必定有市场。
不过目前牛蛙预制菜大多还处于较为初级的模式,只提供原材料“免浆牛蛙”,恒源目前也在做这一类快消品。消费者对这类产品需要再次加热翻炒烹煮一下,而操作还可以继续简化,如拿出一个空气炸锅加热十几分钟就可以吃,所以我们也在这方面探索和努力。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恒源在牛蛙产业链这条赛道上有什么“差异化”优势?
林慰冰:现在市面上的牛蛙饲料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牛蛙营养不好就虚弱,遇到极端情况就容易发病,所以饲料质量不稳定是对客户的一种不负责。与一些饲料厂不同,恒源的饲料质量不会随着市场行情变化,而是始终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在原料上一直选择优质进口鱼粉,因为只求质量不求量,所以我们只针对认同我们这种渠道、质量和模式的客户进行销售。
预制菜也是如此,我们的牛蛙产品主打健康高端定位,不追求做多少量。未来要想在行业突围的主要因素就是品牌服务,这包括了产能质量和售后服务。
从牛蛙流通角度来看,我们与其他品牌也不同。传统流通都是通过大型批发市场进行批 发。 而我们现在则是通过自行配送来实现。 我们理想中的牛蛙流通“最后一公里”,起步刚开始可能会慢一些,销量肯定没有水产批发市场那样起量比较快。 水产批发市场大批发无非是通过非常传统的价格战来吸引顾客,便宜就有量。 虽然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增加销量,但在未来并不是出路。 未来应该掌握的是终端市场,即终端客户的销售市场。 毕竟你卖批发,最终还是卖给二道贩子,二道贩子再卖给客户,远不如直接对接上更广阔的终端市场。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在当下与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一家牛蛙企业最高的竞争策略应该是什么?
林慰冰:过去我们很多厂家销售的饲料价格是一样的,包括收蛙也是一个价,批发市场的销售也没有区分谁的品种,属于比较粗放的模式。
但未来肯定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养户要牛蛙迅速长大以主打早蛙市场,就必须要选择能满足功能性需要的某款饲料,这是一个细分市场。牛蛙流通也一样,客户要买高端无抗蛙,要买指定规格大小,而且要有配送上门,是否有屠宰服务了,都会变成细分领域。所以过去粗放的各种模式终将被市场淘汰,当这个行业井喷式增长期已经过去的时候,所有的发展策略都要调整,未来市场需要的就是极致服务和硬实力。在这个时候,谁能够提前做出精细化的分类,谁的企业就能占据发展高地,四平八稳。
因此,未来的牛蛙市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功能性饲料产品,它不像过去所有饲料都是一个价,有着明显区分。牛蛙流通销售也会有所改变,可能有人会继续做水产批发市场大流通,有人要做高端的无抗蛙,有人走最后一公里配送,甚至包括屠宰、冰鲜、冷冻这些都会有陆续细分市场,只是路不同而已。但过去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这种只在水产市场大批发已经开始落后了。
如果企业不改变,一直跟着传统线走,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等到你回望时,你会发现这条路变得越来越难走。而这个时候捷足先登的企业已经初步成熟了,所有的山头都被占领,你就很难再走过去了。
在这一点上,恒源已经在认清细分市场上做出了尝试,在市场潮汐变迁中选择做高端、健康以及性价比。未来,综合实力将成为我们的竞争力。设计品质、服务和细分领域都是竞争的关键。对于高端市场,我们需要与高端经销商合作。对于大流通市场,我们需要与大流通渠道合作,以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