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寒养生全攻略: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到疾病预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寒养生全攻略: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到疾病预防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082171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在这个时节,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养生保健,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养生要点以及推荐的膳食和预防措施,帮助您科学应对严寒,保持身体健康。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

大寒是冬季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开始于每年的1月20日前后。这个节气有三个物候特征:

  1. 鸡始乳:鸡为水畜,得阳气而卵得育,昭示着新的生命力。鸡是最常见的家养动物,提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您知道古人认为的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具体是什么嘛,有兴趣的可以查查。

  2. 征鸟厉疾:征鸟乃鹰隼之属,此时征鸟寻找机会捕获食物来抵御严寒,动作猛厉迅疾,异常凶悍。

  3. 水泽腹坚:阳气尚微,东风未至,故河泽结而坚。立冬之时的冻只在浅层,如同冰冻在肤;大寒之时的冻在深处,水面与内部皆凝固,如同冰冻入腹。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大寒节气的养生要点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提倡节气养生的意义也是如此,那么大寒节气有什么规律特点呢?

寒性收敛

寒为冬令之气,其性阴而凝敛。性阴故能伤阳,凝敛则外闭卫阳,内凝气机。古有记载: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伤寒论》

冬季万物闭藏,“固密者”才能不为寒邪所伤。固密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即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力劳心,节制欲望,这样阳气就能内固而不散乱。只要人体的阳气充足,寒邪就很难伤人。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损伤阳气的途径有很多,除了起居、情志方面之外,多食生冷、不吃早餐等饮食不节的习惯也可引起。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大寒与立春相交接

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温。——《仁斋直指》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

大寒节气养生是否恰当是决定我们在春天能否过好的前提,如果冬伤于寒,当时可能没有任何伤寒的症状,但是寒邪由皮肤内侵,潜伏于三焦脂膜中,阻塞气机升降,暗生内热,至春天伏邪被引动或自动,就会发温病。那寒邪为什么会内伏呢?一是出汗太多,皮肤开泄,邪气伏于肌肤。二是房事或熬夜之类的伤精过多,内虚受寒而致邪伏于少阴。

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

年节养生莫大意

每到大寒时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迎新,准备年货,生活中充满喜庆的气息。然而起居规律被打乱,过多的油、糖、酒的摄入,突然的情绪变化都增加了节日期间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推荐膳食:刀豆茴香焖排骨

  1. 材料准备
  • 主要食材:猪排骨80克。
  • 食药物质:刀豆5克,八角茴香1克,黑胡椒1克,肉桂1克。
  1. 制作方法

    1. 将刀豆用水泡软备用;猪排骨洗净切块。
    2. 在洗干净的锅中放入适量的食用油,加入姜丝、葱丝、蒜末、料酒等爆香,将准备好的刀豆和猪排骨放入锅中煸炒5分钟。
    3. 在锅中倒入适量的开水,水量能盖住刀豆和排骨即可,加入八角茴香、黑胡椒、肉桂、红辣椒、酱油、陈醋、盐、味精,煮至七成熟。然后用小火焖熟,即可。
  2. 功效:温阳散寒,温补脾胃。

  3. 适用人群:恶寒身痛、胃寒呃逆、阳气虚弱者。火邪上炎者慎用。

  4. 食用方法:一人份,可在节气内常规食用。

  5. 膳食点评:刀豆茴香焖排骨中刀豆性温,味甘,可温胃散寒,下气止呃,适宜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八角茴香温阳散寒,理气止痛;黑胡椒温中散寒止痛,醒脾开胃。大寒时节应该多吃颜色红润辛辣食物,所以用红辣椒,其含有辣椒素、芳香性挥发油,可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抗冻,还能改善咳嗽,头痛的症状。肉桂补元阳,除积冷,暖脾胃,通血脉,配合其它食材可抵御风寒而不忘补益,适合寒冷季节进补食用。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大寒节气的疾病预防

元代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写道“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临床中观察与论述基本一致。

  1. 风寒感冒:是大寒节气最常见的问题,症状较轻者,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来防治,如葱白、姜等,但是一定要注意和流感进行区别。

  2. 胃肠道疾病:大寒节气寒意逼人,如果饮食生冷,肠胃阳气不足,不能消化,或保暖不够寒气外袭引发胃肠痉挛,则诱发呕吐。

  3. 呼吸系统疾病:“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说明肺本为娇脏,受寒邪所伤,即失宣降,易引发形成肺胀。日常养生应注意通风,保持环境卫生,适当运动增强肺活量。

  4. 心脑血管疾病:寒潮频发,气温起伏不定还需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日常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腹部、膝部和足底。

天已大寒,岁近年关,望大家都能结合自身体质做好自身的“治未病”管理,迎接充满活力的春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