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小田”到“大田”的乡村振兴之路
绵阳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小田”到“大田”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游仙区实施46个村的发展项目,整体农田面积达到6.3万亩,成为全市标杆。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绵阳市多年来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不懈努力。
从“小田”到“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绵阳实践
“过去的田地多是小块零散,劳动强度高,现在通过机械化作业,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石庙村的村民高兴地分享道。这正是绵阳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
自2011年起,绵阳市就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425.9万亩,道路通达率超9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在资金保障方面,四川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根据《四川省省级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实际投入达到3000元以上,改造提升项目中省财政补助均为2200元/亩。
盐亭模式:供销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在绵阳市盐亭县,供销社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探索出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盐亭县供销社通过“四级共建”模式,现已在16个乡镇建立镇级供销社,224个村居建村级供销分社,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采取与村级集体经济、平台公司等多元合作模式,建设供销连锁超市5家,成立供销商贸公司1家,实现收益268万元。
在农资供应方面,盐亭县开展农资“团购”试点行动,对接多家农资企业,通过打捆全县农资需求,有效提升议价能力。共开展农资集采7轮,累计采购化肥5856.46吨,让利农户67.66万元。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主动入驻“农资在手”和“绵州珍宝”等电商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421万元。
“粮王争霸”: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创新举措
2024年,四川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行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开展全省粮油高产竞赛“三大竞赛”。绵阳市积极响应,通过“粮王争霸”活动,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首届“粮王”评选中,四川共有50个粮油规模经营先进主体脱颖而出。绵阳市的种粮大户们积极参与,虽然有的与“粮王”桂冠失之交臂,但纷纷表示将在2025年继续努力。通过高产竞赛,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据统计,2024年四川粮食单产378.2公斤,同比增加4.1公斤,总产726.8亿斤,同比增加8亿斤,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绵阳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升。以游仙区为例,2024年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的全程机械化,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绵阳市还注重良种研发与推广,已培育出多个高产和优质水稻品种,推动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现代化推进和农民积极性激发,绵阳市不仅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绵阳市的实践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一场深刻的农业变革,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