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细颗粒物的健康威胁与科学防护
PM2.5:细颗粒物的健康威胁与科学防护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PM2.5(细颗粒物)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PM2.5的定义、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PM2.5?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能进入肺部)。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室外的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以及燃料燃烧等,而室内的PM2.5则来源于烹饪、取暖、吸烟等活动。此外,在家具、家用电器等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对积尘的搅动,也会导致细颗粒物飞扬而产生PM2.5。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PM2.5可影响人体的呼吸、心血管、免疫、生育、神经和遗传系统等,PM10可进入人的鼻腔及气管,而PM2.5除了能进入肺部,还能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引起肺部和全身炎症,增加动脉硬化、血脂升高的风险,导致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
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PM2.5能随呼吸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颗粒物的粒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PM2.5还可以成为细菌和病毒的载体,促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PM2.5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容易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引起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
高浓度的PM2.5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血液中某些白蛋白,可引起血栓。
对神经及免疫系统的损害
PM2.5可通过血脑屏障等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同时,大气中的PM2.5对免疫系统具有相对抑制的作用,可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免疫反应,汽车尾气中的PM2.5可引起肺泡巨噬细胞FC受体表达减少,降低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抗体介导细胞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点危害,PM2.5还有可能促使我们的认知功能下降,增加患上肿瘤等疾病的风险,并对孕妇中的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等。
如何预防和应对PM2.5?
开窗通风:户外空气质量好时,应及时开窗通风。当室外污染污染严重时,应该关闭门窗,防止室外细小颗粒物的进入。
减少室内积尘:平时居家要定期打扫室内卫生,做好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湿润,以降低室内PM2.5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烹饪少煎炸:厨房是室内空气污染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尽量减少油炸、煎炒等产生大量油烟的烹饪方式,从而减少室内活动产生的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