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筋”中外:中医筋病与现代手法治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50: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筋”中外:中医筋病与现代手法治疗

“筋”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代表了身体的解剖结构,更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从古代的经络理论到现代医学的软组织系统,从石器时代的简单按摩到今天的物理治疗技术,“筋”病的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筋”的医学内涵及其治疗方法的演变。

筋——中医学

在中医学中,“筋”是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概念。早在《易经》中就有记载,《易·系辞》云:“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这表明最初的“筋”概念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

《灵枢·经脉》进一步将筋归为“五体”之一,认为它是构成人体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兢文》则解释道:“(筋)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竹者节也,说明筋可以有竹节样的外形变化;从力,指出了随着筋出现竹节样外形变化的同时,可以产生力量;从月旁者,因为月字在中医中代表肉字,则更明确了筋是肉性组织。正所谓“筋者,肉之力也”。

筋——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对“筋”的理解更为全面,认为它是一个包含软组织系统和神经系统在内的综合体,能够完成人体运动功能。具体来说,筋主要包括人体骨骼周围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腱及腱鞘、筋膜、关节囊、韧带、血管、关节软骨、椎间盘等软组织系统和神经系统。

也有学者认为,筋在人体活动中可以随人的意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牵拉肢体产生相应活动,这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骨骼肌。

筋——疗法起源

筋的疗法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古代原始社会,人们居住环境恶劣,加上户外劳作,容易患上风湿痹症和创伤痛。于是,人们自然地用手揉按捶击以减轻疼痛,或用石块叩击揉按身体部位,从而创造了以砭石为工具的医疗方法。

至春秋战国时代之后,砭石发展到金属针具,同时火灸、热熨等治疗方法也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按摩、石、针灸、热熨等治疗方法虽然使用不同的工具,但都基于共同的理论依据与治疗目标。

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以肢体疼痛和功能失用为主要表现的各种慢性疾病及劳损性疾病高发,许多学者运用筋病理论治疗,甚至用治相关的疑难杂症,常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因此,筋病理论与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筋——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本能的医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推拿、按摩。古代又称之为按跷、乔摩、按杌、跷摩。虽然学术界无法确定手法医学的确切起源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手法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关于手法治疗的记载,如《素问·血气形志篇》提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其在皮者,汗而发,《异法方宜论》中提到“中央者,其地平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隋、唐时期是手法医学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按摩成为太医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有“按摩科”。这一时期,手法治疗的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隋《百官志》记载:“太医院有……按摩博士二人。”《旧唐书·职官志》上说:“太医院掌医疗之法,承之为二,其属有四……三曰按摩,皆以博士以教之”,开创了手法医学的教学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方针政策,民间许多优秀的手法治疗方法被广泛挖掘整理,如一指禅推拿疗法、腹诊推拿法、脏腑推拿法、指针疗法、点穴疗法、内功推拿法等,手法医学再次展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手法治疗在物理治疗领域内有着悠久的历史,物理治疗师对目前手法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将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定义为:“基于临床推理并使用包括手法技术和治疗练习等在内的高度特异性治疗方法来管理神经肌骨疾病的物理治疗专门领域。”

现有的手法治疗派系较为复杂,涵盖了筋膜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术、神经肌肉促进、神经动力学等等,也面临着“操作难以量化”与“疗效难以评估”的关键发展问题。但随着科研与临床发展,在“筋”病的定义上逐渐有了更为深入的指定,即“筋膜”。伴随筋膜领域不断被发掘,似乎打开了肌骨疼痛与内部障碍的崭新方向,也为现代手法技术如何更好发展、如何更好地治愈筋病,埋下了新的命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