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设计虚构:一种推演未来科技的创新设计方法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59: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设计虚构:一种推演未来科技的创新设计方法

设计虚构(Design Fiction)是一种通过原型和故事来推演新的设计想法的方式。它介于科幻和思辨设计之间,关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设计虚构的概念、特点及其与科幻的区别,并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定义

设计虚构是一种通过原型和故事来推演新的设计想法的方式。它着重于歌颂科技的进步,而鲜有关于对科技发展而导致负面作用的质疑,这也是设计虚构与思辨设计的一个显著区别。

设计虚构一词的起源尚无定论,但常被归功于科幻作家Bruce Sterling。目前最早能在文献中追溯到的起源是来自于Bruce Sterling 2005年的著作《Shaping Things》。后2009年,Julian Bleecker在《Design Fiction: A Short Essay on Design, Science, Fact and Fiction》一文中,在《Shaping Things》的基础上将设计虚构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并将其发扬。

在Anthony Dunne 和 Fiona Raby 所撰《Speculative Everything》(2013, p. 100) 一书中也简略提到过他们对于设计虚构的理解。他们所持的立场和 Bruce Sterling 非常相似,同时他们认为设计虚构很少对科技进步提出质疑,更多的是对于科技的颂扬。

在Torie Bosch的一篇采访稿中,也引述了Bruce对设计虚构的定义。Bruce称设计虚构是一种故意使用故事性的原型来终止人们对于改变的疑虑(的手法);是一种设计,而非单纯的虚构内容;这种设计描绘着世界(和世界观),而非仅仅讲故事。

设计虚构是一种设计的手段。用这种手段借助原型和讲故事来推演新的想法

设计虚构与科幻的区别

Bruce Sterling在《Shaping Things》中解释了设计虚构和科幻的区别。他提到,科幻多着墨于描述来表达科技的宏伟,即使这一切看起来不切实际,而设计虚构更加真实。设计虚构会在描绘中牺牲掉某些科技可能带来的(不合理的)奇迹般的感觉,而更多关注在科技、社会间的冲突。

设计虚构的特点

媒介:多样

设计虚构不限媒介。多以小说、电影等形式表达。

内容:前瞻性、推测性、议论性

设计虚构介于科幻和思辨设计之间。其显著特点主要表达为对于事物社会意义的关注、突破现有条件限制、对研究和开发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注点:未来、潜在可能、科技

关注社会意义、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情境描绘、能一定程度上指导对未来的想象和追求。

案例

SONG OF THE MACHINE

‘Song of The Machine takes real-world science and imaginatively pushes it to its limits. [It’s] a great example of how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lluminate what’s possible while design helps zero in on what’s preferable.’

John Pavlus, Co.Design, June 2011

如果我们只要轻按一下就能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那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项目的背景设定在在光遗传学的新兴领域。作者将基因工程和电子学相结合,用光来控制单个神经细胞。

凭借上述技术,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视网膜假体。其原理是让功能退化的眼睛感染带有光敏蛋白的病毒。同时借助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建立大脑与光学信息的联系,从而达到拓展人类可接收光信号的作用。

Song of Machine 探索了这种新的,经过修改甚至增强的视觉效果的可能性。在这种技术加持下,佩戴者可以获得“正常”视力无法捕获的信息。

Superflux实验室的重点是为“迫在眉睫的可能性”进行设计;探索新兴技术的设计可能性和含义。

作者

Superflux创立于2009年。创始人是Anab Jain 和 Jon Ardern 。该工作室关注技术,政治,文化和环境,并积极探索在这些范畴中,如何以新的方式观察,存在及发挥作用。

www.superflux.in

Teacher of Algorithms

视频时长05:27,可以从02:30开始观看

Teacher of Algorithms 是对于未来工作的一种猜想。

算法教师一职,作为现今广泛推崇机器学习和智能产品的一种副产品而存在。

在这个项目中,将智能产品看做是尚未完成学习的实体。项目内容承袭了现有的宠物训练方法,将其推移至智能产品的训练中。通过培训,使智能产品能更加“聪明”的完成任务。

作者

Simone Rebaudengo

Simone 关注构建未来的体验,探索与网络化,智能、自主事物进行互动的含义。著有《Design for Living with Smart Products》一书。

www.simonerebaudengo.com

Design Fiction Vol.7

Near Future Laboratory推出的Design Fiction Vol.7中列举出了涉及描绘设计虚构的电影清单。其中包括:Minority Report, War Games, 2001, Brainstorm, Destination Moon, Terminator 2, They Live, Iron Man, Robocop, Surrogates。

如果你对 Design Fiction 感兴趣,不妨看看电影,感受一下设计虚构的世界。

作者

Near Future Laboratory

Near Future Laboratory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和欧洲,汇聚思想、制作、设计、开发和研究实践为一体的实验机构。

nearfuturelaboratory.com

参考文献

  1. Bruce Sterling. Shaping Things. MIT Press, 2005.
  2. Julian Bleecker. Design Fiction: A Short Essay on Design, Science, Fact and Fiction. 2009.
  3. Anthony Dunne and Fiona Raby. Speculative Everything. MIT Press, 2013.
  4. Torie Bosch. Sci-Fi Writer Bruce Sterling Explains the Intriguing New Concept of Design Fiction.
  5. Theresa Slater and Adam Owen. OCADU, DIGF 6004 Creative Techniques, 2016.
  6. John Pavlus. Co.Design, June 2011.
  7. Simone Rebaudengo. Design for Living with Smart Products.
  8. Near Future Laboratory. Design Fiction Vol.7.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