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经”一词的五种经典解释及其文化内涵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5: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经”一词的五种经典解释及其文化内涵

“三经”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指代天时、地利、人和,也可以特指儒家的三部经典著作。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三经”一词的五种经典解释及其文化内涵。

  1. 天时、地利、人和

《管子•版法》中提到:“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饬,君乃有国。”郭沫若对此进行了解释:“三经,谓天时、地利、人和。‘正彼天植’,地利也;‘风雨无违’,天时也;‘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人和也。”

  1. 《易》、《诗》、《春秋》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记载:“是故圣人重之,载于三经。”颜师古注释道:“谓《易》、《诗》、《春秋》。”

  1. 《诗》、《书》、《周礼》

王安石曾撰写《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宋叶绍翁在《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三经宏博》中提到:“词赋既罢,而士之所习者皆三经。所谓三经者,又非圣人之意,惟用安石之说以增广之,各有套括。”

  1. 《孝经》、《论语》、《孟子》

《宋史•艺文志一》记载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1. 《诗》六义中的赋、比、兴

《朱子语类》卷八十记载:“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